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为应对寒潮雨雪、降温天气,当前,企业和地方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能源稳产保供。

在我国十大露天煤矿之一的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准东露天煤矿,矿区内,一辆辆无人驾驶矿卡行驶在矿区上,繁忙有序,沿着固定线路运输。据介绍,这些矿卡为百吨级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重载运行速度可达35km/h,累计运输里程80万公里,并且经受住了极寒、雨雾、风沙等恶劣环境的考验。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准东露天煤矿副矿长蔡明祥:截至目前,共有两个无人驾驶平台,36辆无人驾驶卡车实现常态化运行,是行业内首个实现多车常态化运行作业的矿山。在节能增效、安全生产等领域,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更好地助力露天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记者在大秦铁路调度中心了解到,大秦线目前进入最繁忙的时刻,每天开出90对左右重载列车,每隔13分钟就有一列出发。目前,大秦铁路对口供应的全国300多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都在20天以上。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大秦铁路湖东站业务主管张岩:我们根据列车到站情况,合理调整列车组合和开行模式。入冬以来,日均发送量达到125万吨左右,运输效率全面提升。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国家能源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25日,铁路煤炭运输量同比增长27.8%,其中,朔黄铁路日均保持煤炭运量104.1万吨;新朔铁路一月份以来日均运输煤炭52.6万吨,1月6日发运煤炭60.5万吨,刷新单日运输历史最高纪录,为迎峰度冬保供持续赋能助力。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同比增加3000万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天然气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增加产量保供应

随着新一轮寒潮来袭,天然气使用量大增,国家管网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主干管网天然气管网输气量连续十天刷新历史纪录,峰值突破1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产地开足马力增加产量保供应。

长庆油田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所辖的靖边、榆林、苏里格、神木、子洲等主力气田“气场全开”,日均生产天然气超1.6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近日3口气井接连测试,均获超百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延长石油天然气净化厂日前正式通气投运,年处理天然气达25亿立方米。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中国石化从20日起每日向北方地区供应天然气超9000万立方米,较寒潮来临前增加800万立方米。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保持高效运行,日均外输天然气累计超6000万立方米。同时,为妥善应对低温寒潮,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大幅提升储气库采气量,文96、金坛、文23等8座储气库日均采气量达3000万立方米,较同期增长48.6%。

各地“气场全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托起“暖暖的幸福”

国家管网集团配合支持三大石油公司和各新增天然气保供市场主体,不断提高资源上载量,预计1月份天然气资源上载总量约2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同时,合理安排液化天然气气化增量外输,储气库应采尽采,与管网联通的16座储气库采气量持续维持高位,多座储气库日采气量突破历史极值。

相关阅读: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金扁担”越挑越稳、成色越来越足 春运天气专报:31日起中东部地区将迎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