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媒体:学生集体举报教授学术不端 是“自救”也是“拯救”

不留学术污点,提醒后来人,这样的学术自觉与良知难能可贵,而这也是纯净学术环境的希望所在

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针对2024年1月16日网上关于该校教师黄某某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在已调查材料中发现所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决定即日起停止黄某某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表示,学校坚持对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零容忍,将进一步对举报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根据最终调查结论依规依纪处理。

自16日学生联名举报,到当晚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再到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仅仅两天时间,学校就做出迅速反应,表明了学校对于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的重视以及零容忍态度。这同时也说明,涉事教授黄某某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并不“高明”,很容易就被查证。

当然,这仅是初步调查,黄某某到底涉及多少学术不端行为,学生举报内容是否全部属实,最终将会被如何处理,有赖于学校的进一步调查及最终结论。不管如何,在舆论的关注下,相信黄某某会得到应有的严肃处理,受影响学生的权益也会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保障。

此事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网友看来,这11名学生可谓“不顾前程”,选择公开举报导师。而所谓的“不顾前程”,其实只是站在现实利益角度的功利说法。这些学生的举报,恰恰是对自己的前程负责。正如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只想正常做实验正常毕业,不想毕业后在心中背上一块造假的石头。”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要根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就要形成这种“不留学术污点”的自觉,并摆脱“受害者”思维,不能以自己是“受害者”而为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开脱。

就此事而言,涉事导师黄某某所带的学生,被卷入学术不端,严格说来就是“受害者”,因为这些学生是按导师的要求去做,但是,“被动”参与学术不端,并不能推卸学术不端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拒绝导师的不合理要求,坚持正确的学术自觉,这就是对自己负责。

可以说,为了顺利发表论文、获得学位,这些学生可以选择沉默,然而,这种对现实“有利”的做法只会给自己的学术、职业发展埋下一颗炸弹,一旦学术不端问题被发现,不仅学位可能被撤销,职业前程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学生选择站出来举报,不仅仅是反对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更是进行必要的“自救”。

学术污点是终身污点,这是每位学生走上学术之路的重要一课。导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规范意识,远离学术不端更应该做到常常提醒、时时告诫。但在现实中,像黄某某这样带头学术不端,如此行径,让人唏嘘,也让人不齿,其最终遭到学生的鄙弃与举报是咎由自取。

也许,有人会把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归因为功利的学术评价体系,为完成考核任务,“不得已”炮制论文伪造成果——这种思维也让学术研究者对学术不端行为放松了警惕,但这绝不是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诚然,认真做学术研究的环境,破除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论、遏制学术功利化,还有待各方面的持续建设与完善,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应该贯穿始终,红线不可轻易触碰。

华中农大此次参与联名举报的学生,可谓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不留学术污点,提醒后来人,这样的学术自觉与良知难能可贵,而这也是纯净学术环境的希望所在。导师如果还妄想靠“权威”逼迫学生,视学术不端为无物,黄某某的教训就摆在眼前,这值得所有人警醒。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丙奇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媒体:最高检纠正“老干部举报案” 为法律的威严拂去灰尘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出现降雪 多条高速路段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