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案件 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天(1月15日),为期两天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继续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法院工作,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来看记者从会上得到的消息。

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案件 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23年,全国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204万件,占诉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总量的40.3%。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扎实办好教育、就业、医疗、安居、养老、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切实解决好一些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所急所盼。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

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不仅受害者权益得以挽回,更要让侵权者付出更重代价,以严格公正司法树立鲜明导向。

防止和纠正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法治环境,防止和纠正把经济纠纷认定为刑事犯罪,助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监督行政机关守信践诺,推动行政监管措施审慎、包容、透明、善意、文明执行。

做实涉诉信访“有信必复”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时期以来,涉诉信访仍是各级法院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做实“有信必复”工作,要严格落实7日内程序性应复尽复、3个月内实质性答复、未办结的每月反馈进展。

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案件 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院长要带头接访、包案化解“骨头案”,申诉多年的疑难案件要尽力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律师、街道社区等多方参与,摆事实、举证据、释法理,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做好涉诉信访,既要做实矛盾化解、案结事了,更要通过送上门的群众申诉,找准审判执行环节诉源访源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指导,针对性改进工作。

最高法: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针对性解决裁判文书网使用效果不佳、权利保护不力、安全风险暴露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具有法治引领、教育、警示作用的文书都应当上网,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院的文书要更多地上网,上网文书数量应当保持相当规模,并应当覆盖各审判领域、多种案件类型。要平衡好文书公开与当事人合法权利、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上网公布裁判文书要隐去相关识别信息,确保当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工作、各类企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不受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的影响。同时加大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力度,更优更实为司法审判优质高效服务,为社会公众学法、专家学者科研、律师办案服务。

相关阅读:
台湾八年丢掉十个“邦交国” 为什么瑙鲁是在台湾地区选举之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