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安顺西秀:检察公益诉讼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注入新动力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区内堆积大量石材

贵州安顺西秀:检察公益诉讼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注入新动力

贵州安顺西秀:检察公益诉讼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注入新动力

整改前,大量石材堆积在河道旁边的耕地上。

整改后,堆积在耕地上的石材已经被清理干净。

整改后,堆积在耕地上的石材已经被清理干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近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来到鲍家屯水利工程,确认“安顺屯堡农业系统”遗产区内占用河道和耕地的石材已被全部移走,石材废料也已被清理。

600多年前,大明王朝“调北征南”,江淮移民到贵州安顺后,与当地人相互融合,就地开凿沟渠、驻军屯田,建造了鲍家屯。鲍家屯先祖结合当地河道与村寨、农田的地形地貌,修建了具有农田灌溉、水利加工、生活供水、安全防卫等复合功能的鲍家屯水利工程。2013年,鲍家屯水利工程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以该工程为核心的“安顺屯堡农业系统”荣列“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村民在灌溉河道和耕地加工坟石

2022年9月,西秀区检察院接到举报,称“安顺屯堡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区内的灌溉河道和耕地被占用。该院随即进行调查核实。

据调查,鲍家屯村的石雕手艺传承悠久,很多村民利用石材从事坟石加工生意。一些村民把从外地购买的石材原料长期堆积在遗产区内河道边和耕地上,然后直接就地生产墓碑,遇到相关部门巡查就停工整顿几天,没有巡查就一切照旧。多年来,这一乱象都未得到彻底根治。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调阅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方式进行调查,确认鲍家屯村村民违反相关灌溉系统保护措施的要求,占用遗产区的灌溉河道、耕地等从事坟石加工,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固体废物就堆积、倾倒在河道边和耕地里。”西秀区检察院检察官叶春银介绍。

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促整改到位

2022年10月,西秀区检察院邀请贵州省屯堡研究会的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对“安顺屯堡农业系统”的损害情况进行论证。专家认为,鲍家屯水利工程至今仍对乌江支流邢江河沿线的2300余亩农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违法占用河道和耕地行为使农业文化遗产所依存的农业资源遭到了破坏,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受到了影响。

调查还发现,大量石材原料、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被长期堆放在河岸两侧,若夏季流入河中,极易堵塞河道,阻碍行洪。

根据调查查明的事实,结合专家意见,西秀区检察院与遗产所在地镇政府进行磋商,形成由镇政府采取措施对坟石加工点进行全面整治的意见。

“但是,2022年12月以来,我们多次实地查看,发现坟石加工点仍在继续生产。”叶春银说道。

今年3月,西秀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鲍家屯村的生态环境。“之后,我们持续加强跟进监督,发现遗产区河道和耕地范围内的坟石加工点依然存在且数量有所增加,灌溉河道和耕地里的石材等固体废物一直未被清除。”2023年7月,西秀区检察院依法向镇宁县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案件审理期间,被告镇政府对相关坟石加工点位全部予以拆除,清运固体废物1200余吨,复垦耕地22亩,清理灌溉沟渠、河道13公里。

“农业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今年10月,西秀区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会同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专家对整治效果进行联合验收。

鉴于行政机关已依法全面履职,公益保护的目的得到实现,镇宁县法院裁定本案终结诉讼。

异地选址解决村民生计问题

破坏河道和耕地的行为会不会像往常一样死灰复燃?西秀区检察院研判后认为,从事坟石加工是当地村民就业谋生的重要渠道,村民不会放弃再生产,只有让他们异地重新选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秀区检察院联合该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次会商研究后,重新选址,让从事坟石加工的村民集中生产加工,还推动将3名技艺精湛的村民确定为省级非遗项目“屯堡石头建筑技艺”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鲍家屯水利工程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也希望能够保护好,以前是大家重视程度不够,也是迫于生计,现在重新选址后,既给村民找到了出路,又能更好地保护鲍家屯水利工程。”鲍家屯村的一名村干部道出了心声。

今年10月,为进一步强化村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推动将对灌溉河道、耕地等农业资源的保护列入村规民约,西秀区检察院在鲍家屯水利工程核心保护区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益诉讼示范点”。

为促进“安顺屯堡农业系统”得到全面保护,西秀区检察院还与该区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建立《关于依法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传承的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联动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合力。

“检察公益诉讼为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注入了新动力,筑牢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屏障。”西秀区政协常委、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秘书长郑朝彬了解到该案办理情况后,向西秀区政协提交了关于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提案,共同推动辖区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阅读:
开展鸟类食源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 为黄河流域鸟类安全提供全面守护 四川成都金牛:"治罪+治理",高质效办好轻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