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成都金牛:"治罪+治理",高质效办好轻罪案件

成都金牛:“治罪+治理”,高质效办好轻罪案件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开展轻罪案件集中听证。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开展轻罪案件集中听证。

今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导向,落实上级院刑事检察“简案优质办”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差异化发展路径,建立轻罪案件“治罪+治理”机制,依托大数据依法能动开展诉源治理,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多措并举,提高办案质效。该院落实“简案优质办”工作要求,组建轻罪案件专业化办案组,实现专案专人专办,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该院畅通借力借智渠道,用足用好检察智库,健全“员额组—专业化办案组—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分管检察长—检委会”五级案件质量把关模式,构建轻罪案件质量保障机制。该院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制定《轻罪案件捕前分流工作办法》,开展实质化依法提前介入,引导拟提请逮捕案件取证;制定《不捕案件跟踪监督工作办法》,指导规范不捕案件后续办理工作。该院建立“刑事和解+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运用公开听证等方式推动全流程、多元化矛盾化解,通过释法说理提升法治教育宣传效果。

依托大数据,进行精准监督。该院搭建侦查违法大数据监督平台,对盗窃、危险驾驶等轻罪案件的侦查违法点位进行系统性、类型化梳理,明确要求逐案逐条勾选,实现清单化精准监督。该院建立刑事诉讼“小专项”监督工作机制,先后开展“立案监督”“纠正漏捕漏诉”等专项监督活动;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获取相关数据,深入全面分析发现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营业场所内涉及类型化犯罪线索数十条,研判后向该公司及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参与社会治理,消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方面的隐患,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完善“不起诉+”,深化诉源治理。该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针对不起诉案件的后续处理展开深入调研,出台《不起诉案件建议行政处罚操作指引》,建议对被不起诉人区别适用不同处罚和教育措施。该院强化内外协作,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履职优势,建立不起诉案件移送必要性审查制度,强化“四大检察”部门之间线索流转;强化与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执法机关协作,统一行政案件证据收集、线索移送标准,提升非刑罚处罚措施精准度。该院创新工作方法,制定“不起诉+社会志愿服务”“不起诉+集中训诫”“不起诉+生态保护”等多种类非刑罚处罚措施,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金牛区检察院将继续围绕差异化发展总体目标,以构建轻罪案件优质化办理体系、优化刑事诉讼“小专项”监督体系、完善“不起诉+”治理体系为抓手,为轻罪治理提供更加多元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李亚南)

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实现“产学研宣教”一体化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中“打造检察建议工作品牌和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的部署,在成都市检察院指导支持下,逐步搭稳基地框架,完善各项设施功能,探索建设全国首个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挖掘检察建议内在价值,以检察建议为抓手走好差异化发展道路。

精准监督制发检察建议。该院根据再审、公益诉讼、社会治理等检察建议特点,构建大数据可视化图形,在基地内直观展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务犯罪等法律监督点位及占比;每季度对检察建议涉及的领域进行态势分析,为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提供点位指引;依托自研的“虚假诉讼监督”“醉驾型碰瓷犯罪监督”等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再审类检察建议制发提供技术支撑。

借智引力深化检校共建。该院以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为依托,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挂牌成立检察疑难案件研究中心。聚焦检察办案、制发检察建议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发挥智库作用,通过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打通司法办案堵点;发挥基地产学研功能,携手高校探索检察建议助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案件精品化打造的有效路径,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打造检察理论研究特色品牌。

依托数据库盘活检察建议资源。据悉,该基地以触控式多媒体设备为载体,收录全市两级检察院近三年来制发的6000余份检察建议,建成检察建议资源库,实现多类型案例检索;通过案例解析、视频演示、实物陈列等形式展示全市检察建议典型案例、表彰奖励、媒体报道等30余项工作成果,让检察建议可触可感。

自2022年12月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运行以来,该院积极推进品牌示范,已接待省市区三级代表委员、行政机关人员、省内外专家学者、司法机关干警等参观考察及实训调研1600余人次。2023年3月,该基地获评金牛区法治教育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同年12月获评金牛区首届“普法品牌”——“品牌阵地”。成都市检察院与该院开展的“强化协作协同激活检察建议新动能”工作做法被成都市委改革办评为2022年度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任柏圯杨菁菁)

图片新闻

四川成都金牛:

陕西省法学会工作人员到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交流学习。

“1+N”巡回受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检察机关主动因应当前刑事犯罪重罪占比降低、轻罪占比上升的客观变化,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推进轻罪治理体系构建,尽可能挽救可救之人、减少社会对立、开展溯源治理,为提升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社会治理水平探索出有益路径,做法和成效值得肯定。”近日,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技师潘玉华在参加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一起拟不起诉轻罪案件听证会后表示。

今年以来,金牛区检察院以差异化发展为契机,深化开展“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1+N”巡回受案工作机制,以多种方式受理案件,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拓展监督线索来源,及时发现、及时受理、及时办理相关案件,着力提升检察监督质效。

明确范围,细化受案情形。该院全面梳理控告申诉检察职能和业务范围,将应由检察机关受理的控告、申诉、举报、监督事项均纳入受案范围,并对受案情形进行细化规定,明确受案标准、受理和办理流程,杜绝“应收不收”“该受不受”、分流办理不畅等问题。强化“容缺待补”信访便民机制,对于符合案件受理条件但材料不全的情形,对现有材料先行受理并一次性告知来访者所需补充材料。

完善路径,拓宽线索渠道。该院结合检察职能与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多样化巡回受案工作方式。该院通过设立“平安金牛社会治理中心”12309检察服务分中心,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法治宣传活动,联合行政机关走访调查,依托网格员、公益诉讼观察员等开展“订单式”检察服务,在带案下访、上门听证等工作中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强化服务,为民排忧解难。该院针对重点人群、弱势群体,主动“答群众所疑、问群众所需、纾群众所困”,进一步拉近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截至目前,该院已协调妇联为11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抚慰、为3名刑事被害人等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工作岗位;协调有关单位为2名未成年被害人减免学习费用;协调法院为15名农民工减免诉讼费3万余元。

自开展“1+N”巡回受案工作机制以来,该院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近百次,受理群众和民营企业控告7件,办理行政机关移送的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案14件,妇联移送司法救助线索6件,均已成案。“我们将继续探索和落实更多形式、更加便民的巡回受案方式,把‘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得更细、更实、更到位。”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检察官说。

(李胜宾杨菁菁)

贵州安顺西秀:检察公益诉讼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注入新动力 聚焦模式创新 实现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