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年极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今冬还会有极端严寒吗?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信息称,今年10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2023年6月-10月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预计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全球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近年来,“气温破纪录”“极端暴雨”等词汇屡见不鲜,人们几乎已经接受高温、降水量以前所未见的数字呈现。世界气象组织(WMO)指出,“气候系统变暖呈加速演进态势”,过去五个月全球平均温度连创纪录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今年,可以搅动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事件已形成,“厄尔尼诺”叠加全球变暖,它们将以什么样的能量影响我国今冬气候?今年冬天是否不用怕冷?2008年南方雨雪灾害是否会重现?新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邀请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主任刘芸芸进行解读。

1850年至2023年6月-10月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序列(相对1991年-2020年气候基准期)。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1850年至2023年6月-10月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序列(相对1991年-2020年气候基准期)。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今冬出现极端严寒的概率很小

新京报:今年我国是否会度过一个暖冬?

刘芸芸:暖冬是一个专业气象概念,一般需要等冬季结束根据气温实际情况来做判断,它是指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偏暖。如果从预测的角度来说,今年出现暖冬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将给全球平均气温带来变暖效应,具体的影响大小将取决于这次事件发展的强度。

经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研判,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但阶段性冷空气趋于活跃。

新京报:全球变暖、厄尔尼诺、暖冬……鉴于这一系列现象,有网友认为,今年冬天北方不用怕冷,也不用穿太厚。请问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公众应该如何理解“暖冬”预测?在厄尔尼诺、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今冬是否会出现极端严寒?

刘芸芸:今冬出现极端严寒的概率很小,但也需要说明,即便是暖冬,也不意味着就没有强降温或者寒潮的出现。即使是在总体偏暖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区域仍有可能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强降温强降雪天气过程。比如,今年冬天东北、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雪灾,南方也容易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所以还是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新京报:目前,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一般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除了会导致北方暖冬,还会导致南方多雨。请问南方今冬是否会有较严重的雨雪灾害?

刘芸芸:综合考虑厄尔尼诺和其他影响因子的作用,预计冬季南方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对输电线路、能源运输、交通出行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但出现2008年1月上旬末至2月初的南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性较小。

今年全球平均气温极有可能打破纪录

新京报: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之间是什么关系?

刘芸芸: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是两个不同时间尺度的问题,全球变暖是指一个长期的变化趋势,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年际尺度上的一种自然发生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并不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但从历史的观测统计可以看到,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发生,往往容易加剧全球变暖,而拉尼娜(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的发生则对全球变暖有一定减弱作用。

新京报:今年秋冬季,我国多地频频出现“大回暖”,多地最高气温破同期纪录。这是否与厄尔尼诺、全球变暖有关?

刘芸芸: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从历史的监测实况来看,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容易加剧全球变暖、提高温升幅度,使得极端天气更频、更强、更广。有研究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每升高1℃,将会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2℃。通过对历史事件统计分析,中等强度以上的(强或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大约能够使年平均全球表面温度上升0.1℃(0.22℃)。随着2023年5月以来的逐月最暖纪录的出现,今年全球平均气温极有可能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使得2023年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今冬仍需注意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等灾害影响

新京报:从气候方面看,我国今年冬季在农业、能源保供、交通运输等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刘芸芸:尽管冬季总体偏暖,但仍然需要注意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等灾害的影响。在农业方面,冬季阶段性强降温造成冬小麦和油菜冻害的风险较高,内蒙古、西藏畜牧业存在冻害、白灾和大风灾害风险。

能源保供方面,华北、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青海南部冬季供暖用能需求可能高于历史同期,并出现阶段性用能峰值。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对输电线路、能源运输等造成较大影响,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发生输电线路覆冰灾害风险较高。

交通运输方面,冬季,内蒙古大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道路结冰或积雪风险高;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地可能受到阶段性低能见度天气影响。

此外,冬季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华北北部、华中南部、华东西南部、华南北部也会出现阶段性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冬季我国中东部雾和霾天气多,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新京报记者王景曦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新华全媒+丨全面开秤 高开稳走——全国多地秋粮收购一线见闻 海南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