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西递:青砖黛瓦蕴“和合”

“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1年评选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之一。历经30多年发展,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围绕文化遗产和田园风光,西递实现了由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向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

西递村地处黄山南麓,是一座千年古村落。悠悠深巷、古韵依依,溪流穿村而过,阳光照耀下的古祠堂、古民居错落有致,乡野风光与徽派建筑相映成趣,画面唯美。

黟县是古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享誉中外的徽文化,这里以马头墙、青砖黛瓦为浓重印记的徽派建筑,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西递村素有“桃花源里人家”“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现有古建筑150多幢,包括明清祠堂3座、牌楼1座。

在西递村党总支书记胡傲立眼里,西递不仅仅只有老房子,这些古民居的一砖一瓦都有着独特的气质。

“墙角虽削去三分,但上方有棱有角,下方墙基仍在,意思就是‘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三分和气’。”胡傲立很乐意向游客讲解蕴藏于徽派建筑中独特的“和合”文化。

西递村山多地少,村里的房屋成排相连,组成一条条街巷。“高墙窄巷”不方便通行,古时候村民在修建房屋时,都会主动将墙界后退一步,或是把墙角削去三分,方便邻里通行。

清晨,村边山中升起薄雾,群山的青绿色与徽派民居的黑白灰交相辉映,树木郁郁葱葱,宛如一幅山水画。

早些年的西递村并非如此。那时候还没有发展旅游业,石灰窑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年复一年烧石灰,青山变成了“光头山”。后来村里成立封山育林领导小组,设置专人巡逻,努力恢复植被,如今西递村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80%。村里还有古松树、古枫树、古檀树等百余棵古树。

村落内绿色随处可见,牌楼边的花圃繁花似锦,民居旁的田野风光让人心旷神怡。西递镇文旅办主任舒丁文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将原本零散的农田连成一片,打造整体的田园风光。同时积极推进‘小菜园’‘小花圃’‘小果园’等,打造金边银角,从细微处强化景区艺术性,提升村落整体品质。”

“老房子怕火,所以都安装了烟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检测装置。”胡傲立说,西递村还建成两处日处理300吨污水终端,民宿及居民生活污水接入管网,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确保村落内干净整洁。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西递村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常态化联合开展河道清理、周边环境整治和卫生清运,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夜幕降临,西递明经湖音乐喷泉伴随着乐曲变化“起舞”,灯光点缀了远方的山坡、树林,吸引不少游客夜间游览。

“出于对古建筑的保护,我们尽可能避免大面积安装灯具,每天的亮灯时间不超过5小时,经常性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测。”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社利介绍。

西递村青石板路蜿蜒整洁,游客徜徉其间,随时能感受诗情画意的生态乡村。章社利介绍,西递村正在创建全国“席地而坐”示范景区,全村围绕停车防尘、石板美缝、石板铺装、景观打造等薄弱环节开展整治美化,让石板显原色、水体显青色、绿化显本色、墙面显古色,全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田园风光、徽派建筑、非遗体验……西递正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品味,不一般的山水美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走进西递、感受西递、留宿西递、再来西递。(记者王文源)

相关阅读:
“健”佑自强 记者手记:中美元首会晤中的“老照片”与“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