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团伙跨省运输“毛垃圾” 肆意倾倒约7500吨被起诉

正义网讯(通讯员秦晓微王舒婷)可疑外省牌照渣土车趁夜潜入废弃鱼塘,约7500吨“毛垃圾”倾倒后,现场恶臭连连,不堪入目。处理固体废物“有路子”,动的却是“歪心思”。近日,犯罪嫌疑人吴某某、邓某、张某三人因犯污染环境罪,被江苏省启东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2022年9月28日晚,路政工作人员在启东境内某高速出口查获一辆超载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当掀开围挡篷布,工作人员发现车内运载的竟是满满一车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杂其中,同时伴有阵阵恶臭。悬挂外省牌照的车辆跨地运送垃圾明显不合常理,工作人员果断暂扣该车,随即通知了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前来调查。

“毛垃圾”,一般是未经分类、混杂而成的混合垃圾的俗称。随意倾倒“毛垃圾”不仅会污染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后续无害化清理的难度。而本该了解垃圾来龙去脉的车辆驾驶员现场却是三缄其口,公安、城管等相关人员随即展开侦查,启东市检察院获悉情况后,也随即派员展开提前介入工作。

经过突击讯问,涉案人员终于交代了部分作案过程。他表示倾倒“毛垃圾”时有两处暂置倾倒地点,但却不记得具体位置。调查小组立刻与涉案人员从高速口出发,根据涉案人员的回忆路线循线摸排,最终锁定两处填埋地点。这两处填埋地点都是附近村民废弃的鱼塘,鱼塘周边还留有一些车辆痕迹和倾倒痕迹,地上散落着一些废弃的个人证件。虽然距离倾倒时间已有数日,空气中仍然存有刺鼻的味道,拨开浅表的覆土,大量垃圾映入眼帘。

现场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倾倒物及周边土壤、地下水进行了现场取样检测,经鉴定,这两处相关乡镇的两处填埋点非法填埋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物重量约为7500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有害物质”,涉事地存在土壤环境的生态环境损害。公安人员研判,这种有组织的跨区域运输倾倒方式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立即展开立案侦查。

原来,吴某、邓某2021年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另案处理)。几人约定,由李某在启东市寻找合适的鱼塘作为垃圾填埋点,按车次收取费用。2022年初,李某找到了当地居民王某(已被另案处理),踩点后将其居住地附近某鱼塘确定为填埋点。

2022年8、9月期间,吴某、邓某等人多次组织重型半挂牵引车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物,由上海的几处建筑垃圾分拣场地运至上述鱼塘填埋。李某等人则负责将车辆引导至倾倒地点,并在现场计算车次、收费,陈某(已被另案处理)则负责驾驶挖机在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物上覆土掩埋。

另外一处填埋点位内,同样也是由本地犯罪嫌疑人联系、确定倾倒地点,其他犯罪嫌疑人分别负责组织、运输、填埋、计量等工作,以此牟取非法利益。参与人员分工明确,主观意识强,犯罪事实清晰。经查明,10多名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该团伙一共倾倒了11批次“毛垃圾”,重量总计约为7500吨。涉事土地存在土壤环境的生态环境损害,环境损害预评估数额分别为人民币254余万元和人民币76余万元。吴某非法获利13800元,邓某某非法获利25100元,张某某非法获利16000元。

2023年6月30日,该案移送至启东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查后,该院认为吴某等3人为获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倾倒、处置有害物质,犯罪事实清楚,于10月13日依法提起公诉。同时,因涉嫌污染环境犯罪,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该院依托刑民联动机制将案件移送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相关阅读:
【“监督一点通”一线传真】六安金安:忧心事“一键提” “掌上监督”来帮忙 2023年10月贵州省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8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