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抓实基层检察院建设 打造一线最特色品牌

抓实基层检察院建设打造一线最特色品牌

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品牌展示

编者按一院一品强党性,一员一旗守初心。2023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在湖北武汉举行基层检察院建设品牌经验交流活动,在全国报送的众多基层检察院建设品牌中,北京、山西、内蒙古等14个地方的基层检察院建设品牌脱颖而出。本期五、八版为您呈现14个基层院建设的品牌故事。

北京东城:吸收技术力量强化团队专业性

简洁屈雅静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举办网络空间治理与能动检察论坛并启用东城网络检察标识。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举办网络空间治理与能动检察论坛并启用东城网络检察标识。

“通过分析涉案手机中的电子数据信息,我们怀疑犯罪嫌疑人利用电脑制作了发票统计台账,建议通知公安机关立即查扣该电脑,并提取相关资料。”在办理一起通过网络虚开发票案时,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与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在短时间内获取关键性证据。

网络犯罪中涉及大量专业的电子数据证据,对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提出更高要求。将技术人员编入办案团队协助办案,是东城区检察院打造专业化网络犯罪检察队伍的重要举措,助力实现检察与技术的双向奔赴。

为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该院把抓好组织建设作为发挥人才团队职能作用的着力点,通过在网络犯罪检察团队设立党小组,以党建与业务融合带动和促进专业技术协作办案,打造法律人才技术化、技术人才法律化“双化”人才。

该院挑选具有丰富办案经验及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检察干警加入网络犯罪检察团队,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对接办案需求,以复合型人才队伍强化团队专业性,并将电子数据鉴定专家引入网络犯罪检察特色党小组,强化办案团队的技术属性,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与“专业带动促成长”的目标。

“首都互联网普及率居全国首位,作为首都核心区的检察机关,我院遏制网络犯罪高发势头的任务更为艰巨。”该院第二检察部党支部书记毛首佳说,“网络犯罪检察特色党小组同学习、同分享、同进步,既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又在一次次法律与技术的碰撞中提高分析思考、解决难题、办理案件的能力。”

该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在专业化建设上结出丰硕成果,先后办理一大批有影响的案件,并在网络犯罪检察领域培育出一批复合型人才,该团队提炼的经验做法入选北京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典型案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打造‘双化’网络犯罪检察队伍,助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毛首佳说。

山西壶关:“两把扫帚”精神育人39年

吴杨泽王鹏翔杨少伟

壶关县检察院“两把扫帚”品牌在全县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评选活动中获特等奖。

壶关县检察院“两把扫帚”品牌在全县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评选活动中获特等奖。

连续14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先后18次获得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等荣誉。山西省壶关县检察院获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有一种精神不断引领,有一支铁军不懈奋斗。

“两把扫帚”精神是太行精神的壶检表达。早在1984年,面对恢复建院不久、事业百废待兴、干警素能亟待提升的局面,壶关县检察院时任检察长马秋长提出“全体干警早晨6点到岗,集中学习1小时;8点准时上班,集中打扫办公场所”,后被总结为“一把扫帚为早学,扫除思想上的‘灰尘’;一把扫帚扫院子,扫除环境上的灰尘”的“两把扫帚”精神。此后,该院10届党组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积极打造“两把扫帚”党建品牌文化阵地,并将其引申为“一把精神扫帚——坚持学习,加强理论武装;一把实体扫帚——从小案办起,积极履职作为”,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并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检察工作向上向好发展的硬实力。

坚持以独特的精神育人传统步履未歇39年,该院干警形成了“学习助成长、成长靠学习”的共识,党员干警把“从政治上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绘就出恢复建院45年来无干警违纪违法的忠诚底色。在办案一线形成“党组书记、支部书记同步抓,党员攻坚组、办案组同步建,共产党员、员额检察官同步选,政治辅导员、业务辅导员同步配”的“四同”工作法,被山西省检察院推广。该院坚持主动出击,把检察工作融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局,以“检察之治”助力“社会之治”,办理的追缴环境保护税公益诉讼案,形成了以“检察履职我管”促“相关部门都管”的良好氛围。针对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开发中群众诉求“井喷式”上升的情况,该院检察人员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化解到田间,将纠纷解决在地头,被群众称为“泥腿子”检察官。

过去的39年,该院依靠“两把扫帚”精神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必将在新时代引领全院干警作出更大贡献。

鄂尔多斯东胜:“检察+N”筑牢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

沈静芳王超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10月16日,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揭晓,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研发的“在校学生异常电话卡法律监督”数字模型获一等奖,这是该院“检察+N”未检工作模式借力大数据的一项创新举措。该模式以东胜区检察院“守护娜荷芽”未检品牌为基础,融入科技、教育、生态等元素,推动实现未检工作数字化、联动化、专业化。

2020年以来,东胜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合作建设新模式,牵头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心,运用VR、5D影院等科技手段进行情景模拟,增强法治教育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使1万余名青少年受益。该院依托法治课堂、法治副校长、法律监督数据中心打造“法治进校园”工程,自主研发课程,覆盖辖区内48所中小学。

3年来,该院干警线上线下授课200余次,惠及师生1.8万人次;联合团委、民政等部门发起“守护娜荷芽·温暖向阳花”公益项目,共建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体系,为65名困境儿童提供物质帮助及心理辅导;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76次。

“‘检察+N’大有可为。”东胜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贺亚楠表示,未检办案团队是“N”中的重要部分。2020年以来,该院先后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8件97人,提前介入涉未刑事案件59件66次,办理的2起涉未案件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该院研发的“在校学生异常电话卡法律监督”数字模型运用卓有成效。2022年,该院推动建立未成年人通讯数据调取和线索移送机制,并制定了《在校学生办卡程序规范指引》,依法督促相关单位注销异常电话卡5000余张,关停异常高风险电话账户1000余个,制发督促监护令71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上海杨浦:构建检察案例强制检索系统

朱珠

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操作i-CASE系统。

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操作i-CASE系统。

2020年11月,i-CASE系统在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该院检察官李骏为此兴奋不已。原来,李骏此前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多次在检答网上搜索指导性案例,很是受用,但当其查询上海市的类案办理情况时却发现“无处可寻”。

“我们能不能研发一个案例查询系统?”经大量调研论证后,李骏的建议上了该院检委会,并得到上海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

在大数据助力下,从搭建架构到初成系统,几经调试运营,这个作用强大的系统“横空出世”。2021年4月,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在上海调研期间,对i-CASE系统给予充分肯定。

强制检索、自主检索、记录留存、解析参考、案例探讨,该系统对全量案例数据进行整合,收录具有强制检索规定要求的权威案例1583个,构建了以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为基础的知识图谱体系,对案例中出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则全文解析批注,实现案例瞬时自动比对、有效精准推送,目前已形成关键词条6000余个。

为提升用户体验,该系统还深度嵌入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检察官办案时只需将拟办结案件报告一键上传。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类案自动比对、分析识别和精准推送,实现一键操作、智能输出。

今年9月,该系统在上海市检察机关全面推开。上线运行以来,通过系统上传案件审查报告3138份,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真正在检察办案中用了起来。

在该院办理的某侵犯企业经营信息的商业秘密案时,检察官通过系统进行检索,并借鉴检索所得的高匹配度及类似案例中的相关做法,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完善证据材料,有效提升办案质效。该案入选最高检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该系统为检察人员适用法律、开展检察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最大限度发挥了检察案例在强化检察人员素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杭州余杭:综合施策打通技术与业务壁垒

朱亮

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自主研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系统。

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自主研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系统。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互联网检察部)负责人陈轶群受聘为公安部网络安全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近年来,该院立足余杭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头部企业集聚的区位优势,深耕互联网检察特色品牌,构建了以“高质效办理互联网检察典型案例”为核心,以“办案+人才培养、综合治理、标准输出”为主体的互联网检察综合发展体系。陈轶群的“破层出圈”就得益于此。

都说网络犯罪案件难办,到底难在哪?技术问题!如何打通技术与业务壁垒,培养出懂网络技术、精检察业务的互联网检察人才?该院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加强互联网检察人才个性化职业规划,架设人才成长阶梯,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派办案骨干到企业实地交流,承办最高检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与财产处置研讨会等全国性会议,综合施策打通互联网检察人才培养的“快速路”。

在办理“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过程中,该院向网络暴力亮明司法态度,宣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捍卫了网络空间的秩序。而在办理全国首例儿童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中,该院发现某App存在收集儿童个人信息的情况。为织密未成年人保护“防护网”,该院向涉案公司提起公益诉讼,责令其立即停止侵害,并推动互联网企业完善行业规则。

该院建立“办案+标准输出”机制,及时总结办案经验,推广互联网检察“余杭样本”。联合杭州互联网法院打造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新型办案模式,建立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附条件量刑建议机制,督促180余名涉案人员退赃退赔750余万元。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重大部署,聚焦助力网络综合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发挥好互联网检察特色品牌的示范作用。”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该院检察长鲍键表示。

芜湖镜湖:“镜”卫皖江守护一江碧水

吴贻伙

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开展长江巡查活动。

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开展长江巡查活动。

非法采砂28次,盗采江砂近10万吨,涉案50人,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面对这起案件事实交叉、法律关系复杂的破坏长江生态犯罪案件,充分运用“协作+联动”机制,采用一体化办案模式,从依法严惩到生态修复,再到非法采砂问题整治,高质效办结了这起影响大、性质恶劣的案件。

浩浩长江流经安徽800里,谓之皖江。芜湖市依江而兴,地处中心城区的镜湖区检察院,集中管辖长江铜陵至马鞍山段水域的刑事案件。为守护好一江碧水,该院强化协作机制,以法治之力拱卫“长江大保护”,打造了“‘镜’卫皖江”特色工作品牌。

办理上述案件过程中,该院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在案件受理审查、事实认定、侵权责任划分、督促赔偿等环节紧密协作,紧盯非法采砂过程中的“采、运、收”环节,依法对马某等50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等327万余元并获得法院支持,有效遏制了长江非法采砂案件高发态势。

打击严格依法,保护同步推进。2019年以来,该院通过提起公益诉讼,督促赔偿、追缴生态环境修复赔偿金3900余万元,多次联合公安、渔政等部门在长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投放鱼苗40余万尾,办理的涉长江保护3起案件分别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大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两高三部”污染环境刑事典型案例、最高检典型案例。

阳春三月,长江两岸潮平岸绿。该院联合公安、渔政等部门在长江干流江面及沿岸非法捕捞高发地区进行巡查,同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吸引20余万网民观看。在线进行长江保护公益宣传,是该院加强源头预防的举措之一,此举织密了长江保护的“防护网”。比如,某社区将310余亩长江滩涂地违法出租给他人拦网养鱼,影响了通行安全,该院获悉后,依法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属地政府及时整改落实,实现了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版面编辑:李君瑞]

相关阅读:
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共同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两男子自称“北京军区军委”工作人员?公安机关:冒充军人招摇撞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