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从小就调皮,当初是我没有管教好,多亏有你们拉他一把,避免让他犯下更为严重的错误。今后,我一定好好关心、教育孩子。”近日,在参加不起诉宣告教育仪式后,小冬(化名)的父亲向四川省宣汉县检察院检察官道出了自己的惭愧和感动。
2022年12月,小冬的朋友与小鑫(化名)的朋友因琐事发生口角,二人为替朋友出气,相约于某天下午放学后在学校外的小巷道内解决“恩怨”。双方还各自叫来一帮“兄弟”,其间共有9人参与斗殴。过程中,小冬用拳头将小鑫的鼻子打伤。经鉴定,小鑫构成轻伤二级。今年2月,公安机关以涉嫌聚众斗殴罪将小冬移送宣汉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宣汉县检察院“巴渠佑苗·蒲公英”未检团队的检察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家庭情况调查、心理测评了解到,在小冬6岁时,他的母亲离家出走且至今未归,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因长期处于脱管状态,小冬发生行为偏差。“虽然案发时小冬已满16周岁,但他属于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轻微,又是初犯,具有悔过表现,自愿认罪认罚。”检察官说,结合案件情况,宣汉县检察院考虑对小冬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如果对小冬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接下来该如何有效、精准地矫治这个脱管的‘熊孩子’?”这让承办检察官陷入深思。从小冬自身情况来看,他生性调皮好动、自制力较差,需要有来自外部的有力监管,才能真正帮助小冬“迷途知返”。
今年3月,宣汉县检察院依法对小冬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建议将他送至某专门学校就读,并设置考验期6个月。同案其他8个孩子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然而,当检察官与小冬父子沟通时,小冬坦言对去专门学校感到害怕,小冬的父亲也表示非常担忧:“专门学校把问题孩子聚在一起,那不是更危险了吗?读专门学校会不会给孩子留下人生污点?将来在社会上会不会受到歧视?”
为打消小冬和其父亲的顾虑,检察官决定带小冬父子去专门学校参观。特色的法治教育场馆、劳动教育教室、文体活动场馆……小冬父子发现这所专门学校与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参观中,小冬父子了解到,学校会根据每名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及个性特征实行军事化管理、封闭式教育,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安全适度的课程,减少问题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并科学开展法治、纪律、道德、心理健康、劳动和职业技术等课程。参观结束后,小冬父子的顾虑打消了,小冬办理了入学手续。
6个月的时间里,小冬在专门学校接受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进行劳动实践,参与公益活动。学校还专门安排专业老师为小冬等学生讲授智能制造、建筑等劳动教育课,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根据帮教方案,检察官不定期和小冬面对面交流,跟踪了解帮教情况。“这几个月里,小冬进步挺大的。”在今年8月初的回访中,小冬的老师告诉检察官。
今年9月,考验期顺利结束。根据专门学校出具的监督考察报告,宣汉县检察院认为小冬在考验期内表现良好,决定对小冬不起诉。
近年来,宣汉县检察院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积极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注重加强与专门学校的工作衔接,通过以教代刑挽救罪错少年,形成罪错未成年人矫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挽救了一批“失足少年”。
[版面编辑:杨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