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东临沂:构建“政府+社会组织”模式 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孤困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最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切实落实孤困儿童保障工作要求,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孤困儿童救助、未成年人保护,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多方共生的帮扶新局面,不断提高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统筹线上+线下,提高孤困儿童保障覆盖面。建立健全摸排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孤困儿童日常性网格化巡访,动员各镇(街)包村干部、村(居)干部、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第一书记等工作力量,深入一线对辖区孤困儿童等情况进行集中排查,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建立区级数据核查+镇街系统比对+村级入户核实工作机制,用好民政和残联线上大数据,对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监狱服刑人员子女重点关注,及时发现符合保障条件的儿童,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2023年上半年,开展低保家庭儿童、重度残疾人家庭儿童专项排查行动,区镇村三级联动,累计核实1857条重度残疾人、901条低保家庭儿童线索。2023年6月,3名儿童随祖父母将户籍迁来我区义堂镇,村儿童主任立即入户核实儿童情况,7月份起为3名儿童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

二是依托“兰山e起助”平台落实定期随访,提高孤困儿童帮扶社会参与度。立足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优势,依托“兰山e起助”平台,为孤困儿童生成“二维码”,儿童主任、网格员定期入户扫码打卡,了解儿童诉求及时上报,逐级解决,基层无法解决的诉求链接至兰山民政公众号,面向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开放认领,实现需求服务精准匹配,帮扶资源高效配置、有序使用。目前全区已走访孤困儿童1029次,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100多次,上传儿童诉求32条,相关诉求均已解决。

三是创新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关爱帮扶特殊儿童。聚焦孤困儿童情感孤独、自卑自闭、失学退学等问题,在全区各镇、街道成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坚持“扶困、扶心、扶智、扶技”的工作模式,把物质解困、感情补位和思想培育结合起来,通过心灵关怀、精神陪护、一对一陪伴,直到孩子成人成才,为孤困儿童搭建了有亲情、有温度的“心灵家园”。全区现有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926人,为500余名困境儿童逐一建档立卡,举办8期儿童特训营,帮扶40多名精神残疾家庭、服刑人员子女走出心理阴影;协调公安、教育等部门为30名儿童解决了户籍、学籍问题;为50多名孤困儿童及其家庭实施了大病救助和免费眼部手术;为300多名孤困儿童家庭添置必需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实现扶心、扶志、扶技、扶困。

四是聚焦孤困儿童需求导向,精准对接社会资源。针对孤困儿童现实需求,积极动员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等奉献爱心,争做孤困儿童的“圆梦人”。区法院打造“青柠、青芷、青橙计划”对未成年人开展普法教育、社会观护等工作,形成青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民政部门通过公益创投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心理慰藉、情感疏导等服务,实现物质、精神双保障;团区委探索形成团干部、学校、志愿服务组织合作模式,为受助儿童提供开展“红领巾志愿服务”“沂蒙小学堂”等项目。各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临沂大学短视频社团在暑期开展孤困儿童及未成年人研学活动,为儿童提供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等服务;益民公益救援志愿服务队,为孤困儿童及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应急自救避险知识培训,增强儿童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等;我区由山青社工申报的《多元参与,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项目荣获2023年度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王宝蓉)

相关阅读:
新华视点|2023北京文化论坛:让中华文明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 贵州优质企业贸易外汇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