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荣(左)和助手在观察麦子生长情况。
高德荣(中)和助手们在讨论工作。
高德荣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
7月的江苏,小麦收割完毕,新一轮小麦育种工作已拉开序幕。
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里下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一个个小纸袋里的麦种被倒入“千粒重”测量仪器,产生的数据被一一记录。
“数据真实准确,才能筛选出粒重高而稳定的样本,从而培育出产量高、品性好的小麦品种。”高德荣凝视麦种的目光里满含深情,仿佛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想为农民做点事”
1967年,高德荣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的辛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逢稻麦收割季节,高德荣的父母用镰刀割下稻麦后,打捆,用扁担挑到船上,运到晒场,脱粒,晒干,用笆斗一趟趟地扛到船上,行十多里水路,再用笆斗一趟趟地扛到粮站售卖。
“我长大后要上农学院,将来为父母、为农民做点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高德荣在心里对自己说。
1987年,高德荣如愿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校期间,他的勤奋与踏实赢得了老师的赞赏,认为他是块做科研的料,遂将他推荐给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的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
“小麦是中国人的主粮,培育麦种很重要,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程院士的情怀深深感染了高德荣,1991年大学毕业时,他毅然选择到里下河农科所,成为程院士的助手。
此后十年间,高德荣跟随程院士,将小麦育种的所有环节都做了个遍。研究得越深入,他越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于是在2002年至2006年攻读了扬州大学的农学博士学位,系统学习分子育种和作物栽培。这4年里,他一边要完成繁重的学业,一边还要兼顾农科所的工作,经常忙到夜里一两点。
2008年7月至12月,高德荣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考察学习。这里是全球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和供应市场、中国小麦进口主要来源地,小麦品质研究技术十分成熟。抵达后,高德荣无心观赏绮丽的异国风光,一头扎进学习和研究之中。为节省时间,他每周去一次超市,买好一周的食物。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
这种忘我的投入,让他获得了当地科学家的欣赏和尊重。一位年长的科学家对高德荣说:“我们的专家年龄都比较大了,你很优秀,又这么年轻,留下加入我们吧!”高德荣淡淡一笑,婉拒了对方好意。因为,他在澳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学成回国,在祖国的沃土上种出中国人自己的优质小麦。
2008年12月底,高德荣带着所学的新技术回到扬州。回来第二天,他就下了麦田。他说:“把技术用到农田里,才有生命力。”
培育小麦之“芯”
种子之于小麦,如同芯片之于计算机,高德荣深谙其理。2016年起,他担任里下河农科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他常对团队成员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当急国家所急、想农民所想,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本世纪初,江苏出现小麦播期推迟的苗头。原因是农民认为传统的育秧移栽费时费力,更愿意在原来的插秧季节直接将稻种撒播在田里。后来推广的机插秧,秧龄短,缓苗期长。这两种新方式都推迟了水稻播期,导致水稻成熟期和收割时间延迟,小麦播种期也相应推迟。其结果是小麦越冬前生长不足,不利于形成足穗、大穗;花后灌浆期缩短,不利于籽粒灌浆充实,最终导致减产。
“既然迟播已成趋势,就得研发耐迟播品种!”高德荣敏锐地看到了市场的潜在需求,立刻着手进行小麦耐迟播的机理研究,并提出“以前期快速生长弥补冬前生长不足,以后期快速灌浆弥补灌浆期缩短”的具体策略。2016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耐迟播、抗倒伏的“扬麦25”;2022年,他们研制出集高抗病、高品质、高产量于一体的“扬麦39”,亩产达788.9公斤。
攻克小麦“癌症”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又称小麦“癌症”,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产生的赤霉毒素还会危害人类健康。对此,通常解决办法是喷施化学药剂,但有些年份在喷施三四次后,依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大量化学药品的使用和残留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为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高德荣带领团队全面研究了本麦区小麦品种和国内外引进品种的抗赤霉病基因组成,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把Fhb1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Pm21导入“扬麦”遗传背景,育成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新品种“扬麦33”,成为国内首次选育出的“双抗”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也使我国抗赤霉病育种走在了国际前列。2022年和2023年夏收,“扬麦33”表现突出,多地亩产达千斤以上。
30多年来,高德荣一直深耕麦田,成功选育扬麦系列品种40多个,累计推广种植4亿余亩,增产粮食150亿余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0亿余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递基层声音
高德荣认为,虽然生物育种技术在“扬麦33”的育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国家每年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绝大多数仍是依靠传统技术培育而成,生物育种技术运用不够广泛、效率不高。对此,他带领团队创新育种攻关协作模式,推动上下游协同,把良种繁育从实验室推向田野间。
他还十分关注种业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出要通过完善种子监督体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套牌等举措,切实保护优良新品种,保障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的利益,避免“损农伤农”事件的发生。
2023年,高德荣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精准地传递基层声音,他一有时间就带着团队去农业科研单位、育种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和种田大户家里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现状,倾听他们的诉求。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德荣提交了1份建议。他建议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制定更低利率的优惠贷款政策或加强贴息扶持力度;将惠农补贴整合后移至售粮环节发放,从而减轻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
高德荣欣喜地看到,在耕地保护方面,扬州检察机关也从未懈怠。7月21日,江都区检察院就耕地“非农化”问题向仙女镇政府制发的检察建议,荣获2022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对此,高德荣深感欣慰。“保护耕地,我们在一起。”他最后说道。
[版面编辑: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