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阳江:邂逅渔文化

广东阳江:邂逅渔文化

行驶在大堤之上,越过山海,与海陵岛浓厚的渔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

8月16日上午,温润的海风轻拂海面,一排排渔船停靠在闸坡港海湾,汽笛声阵阵起伏。休息了三个半月的渔民郑建华坐在船头,正翘首以盼正午时分开渔号角的吹响。

8月15日,开渔前夕,等待出海的渔船。新华社记者欧阳建嘉摄

8月15日,开渔前夕,等待出海的渔船。新华社记者欧阳建嘉摄

开渔之于渔民,正如开耕之于农民。在这天,南海伏季休渔期宣布结束,这座粤西小岛充满了对新渔季的期盼。修补渔网、刷新船号、采购物资……郑建华和他的船员们早早做好了远航的准备。开渔令下,数百条渔船同时从海陵岛闸坡渔港出发,奔赴南海渔场,投入新一轮耕海牧渔。

8月16日,开渔节千帆竞发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

8月16日,开渔节千帆竞发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

海陵岛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得名于岛上地形,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丘陵”。这里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刀鲤、鱿鱼,世代生活的渔民留下了具有独特风情的疍家渔文化。

开渔前夜,一场盛大的渔家大宴在海滨大道举行。闸坡渔民每逢出海前有宴请好友的习俗,寓意鱼虾满仓、丰收而归。疍家人漂泊海上,啖海中百味,饮食源于大海,以鱼为主,为此有着“疍家酒席——全是鱼”的歇后语。

上千桌宴席沿街摆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当地渔民们欢聚一堂,沐浴着星光与海风,从五柳红古鱼,到海胆海鲜饭,一道道渔家美食端上餐桌,让食客品尝舌尖美味,感受来自海陵岛的独特风味。

开渔宴现场。(阳江广播电视台供图)

开渔宴现场。(阳江广播电视台供图)

开渔宴上铺满海鲜的渔家大盘菜。(阳江广播电视台供图)

开渔宴上铺满海鲜的渔家大盘菜。(阳江广播电视台供图)

宴席间隙,疍家渔民婚俗巡游表演拉开序幕。身着疍家服饰的迎亲队伍分为两列,铜锣开路,媒人引道,一对新人同坐于装有车轮的“婚船”上,迎亲队伍抬着成双成对的鸡鹅、猪肉,碟子里装满喜饼喜糖,穿过熙攘的人群,吸引了众多游客随行。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体验渔文化。”江西游客赵女士暑期带着孩子从内陆来到沿海旅游,她告诉记者,体验海岛风情的同时,观看民俗游,聆听咸水歌,与不同的民俗风情不期而遇,为一家人的海岛之行增添了不少乐趣。

疍家渔民婚俗表演现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新华社记者邓瑞璇摄

疍家渔民婚俗表演现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新华社记者邓瑞璇摄

作为海陵岛的文化品牌活动,开渔节是当地渔民庆开渔、祈丰收的节日,近年来,更是发展成为传播渔文化的窗口,让越来越多人通过节庆活动,走进疍家渔文化。

疍家人被称为“水上居民”,他们以舟楫为宅,捕鱼为生,与海为伴。清光绪《崖州志》曾记载:“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

海陵岛渔家文化展览馆馆长谭国良介绍,“疍家”这一称呼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解释说“疍民之舟形状如蛋”;有些人认为疍家人常年生活海上与风浪搏斗,生命没有保障如蛋壳般脆弱;也有学者认为“疍”源自古越语,本意指“一条小船”。

“疍家人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其中疍家渔民婚俗有着上千年历史,咸水歌就是疍家渔民婚俗极具代表性的内容,是出嫁姑娘面临与父母别离,用歌声表达内心感受。”谭国良说。

身着疍家服饰的姑娘正在进行民俗表演。(阳江广播电视台供图)

身着疍家服饰的姑娘正在进行民俗表演。(阳江广播电视台供图)

海陵岛上,以疍家文化为主的展览馆开馆刚刚一年,在这个暑假迎来了人流高峰。来自广东佛山的摄影爱好者方女士,把海陵岛的第一站放在了展览馆。“之前并不了解疍家文化,展览中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知道,渔民的生活很生动有趣,也很有生活的智慧。”

所谓渔民的生活智慧,从谚语中可见一斑。在海陵岛当地,流传着“行船最怕立冬风,后生最怕老来穷”的谚语,忠告年轻人身强力壮时要努力工作,做事要为未来打算,否则生活穷困潦倒,如同行船遇到立冬台风一样可怕。

8月15日,开渔前,在岸上等待的渔民。新华社记者欧阳建嘉摄

8月15日,开渔前,在岸上等待的渔民。新华社记者欧阳建嘉摄

当下,“世世水为业,年年艇为家”的疍家人已告别了海上漂泊生活,但富有海洋风情的疍家渔文化,仍影响着一代代渔民,随着汽笛声响,在阵阵咸水歌声中,伴着渔船远航。

记者:熊嘉艺、邓瑞璇

视频:黄国保、欧阳建嘉

海报制作:李明辉

素材支持:阳江广播电视台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绿媒炒作视频《阅海峡》意为“统战”,岛内网民批“什么都能扯” 张东玖:滨海发射场防腐的创新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