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杨必正:以廉为镜 守土尽职

杨必正,福建晋江人,顺治五年(1648年)副贡,顺治十四年(1657年)拔贡,曾任浔州贵县(今广西贵港市)知县,后转任江苏华亭知县。

以廉为镜,守土尽职

贵港在三国时期,曾有载石表廉的郁林郡太守陆绩留下“陆公井”的千载传说。在贵港从政为官者,由此景仰陆绩的清廉,所以在县衙内设立景陆堂,作为景仰、缅怀陆绩之纪念场所。民国《贵县志》记载:“景陆堂,在县署内,堂后有清燕堂。”

在贵港本地从政者,仿效陆绩最得民心的,以清初贵县知县福建人杨必正最为著名。杨必正在贵县的时间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在任内,他真正做到以廉为镜,守土尽责。

民国《贵县志》称:“杨必正,福建晋江人,顺治十四年以拔贡知贵县。振兴文教,申报荒芜,省刑缓征,庶政具举,守土尽职。”

这件事说的是,在清初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的现状下,杨必正坚持以廉政、德政治理贵县,通过积极向上奏陈老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推动“省刑罚,缓征徭,三农乐业”落到实处。

振兴文教,学风渐盛

贵港南山是当地名胜古迹,历任州官县令都有游历南山的习惯。在经受战乱后,杨必正看到南山寺已经日显冷清以及荒废,意识到地方文化不浓,学风不扬,这对当地的教化是不利的。

他有感于当地教育落后、思想闭塞,经与其他官员商议,于是决定在南山寺设立考场,对贵县辖区开考秀才。通过召令全县童生集中到南山寺这一带地方进行复习应试,使得南山景区逐渐热闹起来,成为当地倡导良好文风、学风之地,为振兴贵县文教事业注入活力,促使本地学风渐盛、人才辈出。

当时考生曾光国题诗《北洞肄举偶成》,写的就是南山设立考场大开讲坛之后的学风变化。诗中写道:“夜半书声惊帝座,更深烛影动星辰。白云常伴青云客,时有清风度北宸。”

民望甚高,立碑追思

杨必正勤勤恳恳为民办事,清正廉洁为官,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杨必正离任四年后,贵县的百姓念念不忘,自发行动起来,捐资设立一块“追思碑”,立于县衙前,以此颂扬他的政绩。

贵县本地有民谣唱道:“南山一片郁林石,陆绩当年凿井塘,昔种橘,今种杨,勿剪依依青翠浪,留得万古拟甘棠。”贵县老百姓还通过传唱民谣的方式,对杨必正一心为民,致力发展贵县民生、文教事业等勤廉作为进行永久的纪念。(贵港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 桂林:统筹打好廉洁教育组合拳

    4月18日,在桂林市灵川县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会上,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雨民结合本县江头百年清官村厚重的家教家风文化和清廉史料,为4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作专 2024-05-07
  • 清风丨勿求虚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陈襄是北宋知名廉吏,他在《州县提纲》卷一中曾提出过“勿求虚誉”的理念。所谓“勿求虚誉”,就是不要贪图和追求虚名,而应当以百姓利益为 2024-04-16
  • “大德不逾”破“心中贼”

    去年8月,我参与策划摄制《退还沉香带回清风》这部微视频,该片讲述的是清官范云梯闻过即改、一生清廉的真实故事。范云梯(1863~1940),广西蒙山县(古称永安州)人, 2024-03-21
  • 桂林:多措并举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陈宏谋,是康乾时期清官廉吏的代表,他手写‘戒贪’拒收礼的故事,广为传颂……”近日,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纪委组织党员干部到下舍里廉政文化馆参观学习,聆听清官廉 2024-03-18
  • 廉政基地讲解员成长记

    “灵川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江头百年清官村厚重的家教家风文化和清廉史实,将江头周氏家族家风建设与廉洁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同志们,今天的参观学习到此结束了,感 2024-03-08
  •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唐景崇:清廉自持的两朝帝师

    唐景崇(1844-1914),字希姚,号春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十年(1871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历任吏、礼、兵、工各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浙江、江苏学 2024-02-05
黑龙江警方破获16年前命案积案 湖南省湘潭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硕科被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