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许昌魏都:司法救助守护“她权益”

在魏都区检察院信访接待室,检察官向当事人解释司法救助程序,帮助当事人准备司法救助申请材料。

在魏都区检察院信访接待室,检察官向当事人解释司法救助程序,帮助当事人准备司法救助申请材料。

正义网讯(记者刘立新通讯员吴洁王丽婷)“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明年就能顺利读初中了!”近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检察官运用大数据模型办结一起司法救助案,当事人小齐(化名)的妈妈王某再次来到检察院专程表达谢意。

为何会去构建司法救助类大数据模型?这还要从一起执行监督案说起。2022年10月,该院接到李某提出对法院执行监督的申请。经核查得知,李某的丈夫张某5年前因交通事故死亡。事故发生时,其子刚申请了助学贷款,妻子身患重病,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赡养。法院虽判决涉事货车所属公司赔偿损失近16万元,但一直未执行到位,全家生活举步维艰。

该院审查认为,李某一家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在帮助其申领司法救助金的同时,还联系当地卫健委、妇联等单位对她们一家开展社会救助。

“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后,受害人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情形不易发现。李某家人‘因案致贫’的遭遇也并非个例。”检察官在办结该案后认为,有必要运用大数据理念,对受害人人身遭受不法侵害后不能及时得到民事赔偿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案件开展全面排查,同时整合行政部门司法救助数据资源,通过数据碰撞、分析比对,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筛查、挖掘司法救助线索,为促进社会治理提供检察方案。

没有数据或者数据不全面,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就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该院构建侵害人身权类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首先要解决建立“数据池”的问题,“经研判,我们确定将‘数据池’立足于检察数据。以检察机关受理案件范围内发现的司法救助线索为目标,坚持不任意扩大救助边界和辅助性救助原则,把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设置为筛选司法救助线索的关键要素。”该院政治部主任吴洁介绍道。

在坚持“小切口”切入构建模型的基础上,为扩大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来源,该院又依托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汇聚的刑事案件受理数据、民事监督案件数据和检察信访数据,实现了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内数据共享,并将法院执行监督数据等整合到司法救助大数据库中,搭建起以可能救助案件库为基础,涵盖重点线索收集、多元化救助、社会综合治理3个应用模块的大数据监督模型。

今年初,王某因前夫未按民事调解书要求支付小齐抚养费,到该院反映问题,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向法院申请执行立案。此外,检察官将王某追索抚养费案录入大数据模型,比对筛查后系统提示王某及小齐属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家庭,符合司法救助条件。该院及时向许昌市检察院上报王某家庭情况,最终两级院协商制定联合救助方案,帮助其申领到司法救助金。

据悉,该院依托大数据模型调取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内的各项数据2万余条,获取行政机关掌握的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数据5万余条,通过大数据比对碰撞,获取初始线索189条,已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1件。

[版面编辑:李娜见习编辑:高航]

相关阅读: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网络设备遭攻击 武汉警方:已立案侦查 75户村民的土地租金到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