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75户村民的土地租金到账了

一边是靠着土地租金维持生活的村民,一边是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通过支持起诉与跟进促和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矛盾化解“最优解”——

75户村民的土地租金到账了

重庆市潼南区检察院检察官到丰产村进行回访,查看案涉土地使用现状。

重庆市潼南区检察院检察官到丰产村进行回访,查看案涉土地使用现状。

“一分不少!多亏了你们帮忙要回土地租金,我的医药费有了着落,这下心里踏实多了!”日前,当事人郑大爷收到了被拖欠3年的土地租金,激动地拨通了重庆市潼南区检察院检察官余杭的电话。当天,收到土地租金的还有70余户村民。该院通过支持起诉与跟进促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困扰村民的烦心事,也让案涉公司卸下了“包袱”。

2015年3月20日,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潼南区丰产村的75户村民以村民集体的名义与某公司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协议约定,该公司租用196亩土地打造猕猴桃采摘基地,租赁期限为13年,每年年初支付土地租金。可是自从2020年起,村民们就怎么也等不到租金入账,村支书也曾找公司几个合伙人协商,却始终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村民们只好寻求法律援助。

今年3月20日,潼南区检察院收到了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线索,检察官余杭和同事随即前往丰产村开展调查。通过走访村民和到案涉土地查看,检察官了解到,为打造猕猴桃采摘基地,某公司前期投入了几十万元后,经营陷入了困境。到了2020年,公司债务缠身,实在无力支付土地租金,而土地也已撂荒多日。

“我也晓得他们的难处,但是我前两年生了重病,现在每天都要吃好几种药,这钱对我来说也是救命钱。”郑大爷焦急又无奈地说。村支书告诉检察官,这75户村民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好几户和郑大爷一样都是低保户,生活较为困难。

为依法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今年4月,潼南区检察院决定支持郑大爷等75户村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该公司及时支付拖欠的45万元土地租金。

一边是靠着土地租金维持生活的村民,一边是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检察官意识到,诉讼不是目的,化解矛盾、实现共赢才是办案效果的体现。

为了确保村民们能够顺利讨回被拖欠的土地租金,同时考虑案涉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检察机关决定在支持起诉模式下,以跟进促和的方式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于是,检察官一边安抚村民们的情绪,一边对公司3名合伙人进行释法说理,促使他们达成了尽快支付土地租金的共识。

但公司处于负债状态,无力支付土地租金的难题如何解决?检察官认为,该公司在打造猕猴桃采摘基地时,基础设施完善、设备齐全,这些资源完全可以再利用。“既然公司已经无法继续经营租赁土地,能否通过资产转让的方式,在帮助公司脱困的同时支付土地租金?”这个建议得到了公司合伙人的认同。

在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该公司找到某集团作为资产受让方,最终将公司资产以60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并如数支付了拖欠的45万元土地租金。收到土地租金后,村民们撤回了起诉。

[版面编辑:樊悦池]

相关阅读:
河南许昌魏都:司法救助守护“她权益” 四川威远:以诉促和化解纠纷切实保障女性劳动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