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白洋淀“百淀联通”进行时

新华社石家庄6月5日电题:白洋淀“百淀联通”进行时

新华社记者赵鸿宇

6月初的白洋淀,芦苇荡漾、鸟翔鱼跃、水天一色,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人们纷纷感叹:白洋淀的水更清了、水面更宽了。

这样的变化源自于白洋淀“百淀联通”等系列生态工程,雄安新区通过疏浚水流通道、拆除阻水堤埝、增强水系连通、扩增淀泊水面,让白洋淀的水通起来、动起来,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但以前一些淀泊相对“孤立”,水流缓慢,容易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汛期也难以满足快速排洪需求。

据介绍,此前白洋淀的烧车淀南侧淀中村鱼塘、围堤围埝、进村道路把水面分割得七零八落,水流不畅在这里是常态。2022年初,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始对这里进行治理,尤其面对密集的芦苇,工作人员们依靠“微创新”,在船底焊接了“大剪刀”,通过控制“剪刀”的开合,在水下把芦苇剪断,使芦苇飘到水面上,再进行打捞。

通过一系列方法,烧车淀淤塞区域和南部淀区道路阻隔已拆除。常来白洋淀拍照的摄影爱好者蔡峥说,今年明显感觉烧车淀水面更开阔,晴天时水天一色,非常“出片”,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感觉身心愉悦。

记者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19年开始,河北省组织实施了四期白洋淀生态清淤工程,共治理鱼塘567个,清除污染底泥1194万立方米,拆除围堤围埝229公里,大幅减少了淀区内源污染,有效提升淀区水动力。

打通白沟引河至安新码头水系通道,盘活烧车淀水动力;开展藻苲淀水系疏通工程,连通藻苲淀与主淀区水系通道……一系列水系疏通工程的实施正在加快白洋淀呈现“百淀联通”盛景。

随着“百淀联通”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白洋淀水质改善一年上一个台阶:2018年底V类,2019年底Ⅳ类,2021年底Ⅲ类,2022年以来稳定在Ⅲ类。

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到白洋淀,在这里安家落户,目前当地已观测到野生鸟类种类254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8种;白洋淀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

生态效益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安新县赵庄子村紧邻白洋淀,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文祥说,以前村里只有1家农家乐,现在已经有了10多家。

为了保持白洋淀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目前白洋淀内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并通过相关监测设备对水质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特别是对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一体化综合治理。

如今的白洋淀,淀区水位稳定保持在7.2米左右,面积从约170平方公里恢复至290平方公里左右。根据规划,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相关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河北雄安新区从蓝图走向实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河北雄安新区从蓝图走向实景

    原标题:河北雄安新区从蓝图走向实景——牢记嘱托、续写春天故事之一冬日的雄安新区银装素裹,启动区建设工地上一派塔吊林立、热火... 2023-12-28
  • 从“三个维度”看雄安之变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新华社记者年终岁尾,寒气逼人,而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作为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雄安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2023-12-09
  • 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 鸟类天堂”胜景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记者孙文宾霍少轩)12月7日,记者从雄安新区召开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白洋淀水位目前已稳定保持在6 5米—7米,淀泊水面 2023-12-08
  • 白洋淀水质连续三年稳定保持Ⅲ类

    新华社石家庄12月7日电(记者刘桃熊)记者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7日举行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 2023-12-07
  • 白洋淀野生鸟类又“上新”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雄安新区白洋淀野生鸟类又“上新”了。就在上个月,工作人员新发现3种鸟类,分别是黑尾鸥、斑背潜鸭、北长尾山雀。经专家鉴别,这3种鸟都是国家“ 2023-12-05
  • 秀我中国|在扎龙遇见最美爱情

    在世界最大的淡水芦苇沼泽湿地,野生丹顶鹤已南迁越冬,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在这里继续演绎着冬季恋歌。散放的丹顶鹤在木栈道上闲庭信步,它们才是扎龙真正的主人。丹顶鹤 2023-11-30
水下“造林”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保护生态环境 广州:寻求“循环经济”突围路径 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