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灵武市探索建立山林资源政府回购机制

近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发布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的《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三批)》,将灵武市探索建立山林资源政府回购机制纳入其中。

自山林权改革以来,灵武市在林权可进可退、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整体效益等方面大胆创新,逐步探索出一套有保障、可操作、能落地的运行机制,为盘活山林资源、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开拓了新路。

一是政策破题,把准“切入点”。围绕“植绿增绿”目标,灵武市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灵武市探索建立政府回购机制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实施方案》《灵武市山林资源政府回购暂行办法》《灵武市山林资源政府回购基金管理办法》,设立政府回购基金3000万元,实行专户管理。对交易价格低于建设投入、经营主体无力经营申请退出,入市交易未达成的林木资源,以政府保护价兜底回购,实现林权可进可退、流转顺畅,为经营主体提供了一条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的有效途径。二是确权颁证,打通“淤堵点”。权属清晰、无争议、无抵押担保,且经营主体依法取得相关权属证书或证明是申请政府回购的首要条件。为此,灵武市出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山林地划界确权。建立3本基础台账(确权登记图斑台账、重叠图斑台账、矛盾纠纷图斑台账),深入摸底调查、全面梳理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为符合条件的林业经营主体颁发了首批13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明确了林地林木权属,保障了权利人合法权益,为政府回购提供了要件。三是兜底回购,找准“落脚点”。制定《推进山林资源政府回购交易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办理指南、开展政策宣讲,全面摸排有回购意愿的经营主体。四是金融支持,寻求“突破点”。为更好发挥政府回购基金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预回购+反担保”“政府+企业+银行+担保”金融服务模式,由经营主体以林权证作为抵押,政府回购基金作为反担保,融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按照回购基金规模的5倍发放担保贷款。一旦出现风险,政府回购基金先行代偿,同步启动山林资源回购程序,实现“预回购”向“正式回购”转变。

相关阅读:
包惠当选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凤朝当选成都市市长 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丨改善耕地资源 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