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娄底:守住群众“钱袋子” 护航乡村振兴

娄底紧盯农村集体“三资”,深化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

守住群众“钱袋子”护航乡村振兴

“前几天我已收到83万余元森林抚育补助资金,非常感谢你们的督促。”2月22日,接到娄底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的电话回访,涟源市良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坤凡感激不已。

谭坤凡承包了涟源市桥头河镇、龙塘镇共4000余亩幼林地进行割灌除草。按惯例,验收合格后2个月内,当地财政会将森林抚育补助资金汇到谭坤凡账户,可大半年过去,补助金迟迟未到卡里。娄底市纪委监委在交叉检查中发现该问题,立即交办并多次跟进督办,这笔钱终于在2月上旬发放到位。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印发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以及省纪委全会精神,娄底市纪委监委将深化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资金“一卡通”问题作为乡村振兴专项监督的重要举措,明确6个方面21类治理重点和涉及24个市直单位共92项补贴政策清单,对38个“一卡通”重点项目资金进行盘底、对账、核查。推动113个“一卡通”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督促职能部门发放资金6900余万元。

“农村集体‘三资’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村级工程项目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领域。”娄底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钟鹤为介绍,为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难题,拓宽群众参与、监督渠道,娄底率先在涟源市试点,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特色版块中增设“资产资源”栏目,设置资产资源信息、处置决策、处置信息、状态变更情况、收款情况等5个版块。

目前,涟源市21个乡镇(街道)506个村居的农村“三资”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公示,已公开村集体数据3056条。群众只要通过移动客户端,便可在“指尖上”实时了解全村的“三资”情况,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程序更加规范透明,一些闲置资源被盘活,有效夯实了乡村治理经济基础。

一年来,娄底市纪委监委牵头组织5个联合检查组下沉39个乡镇、77个村开展“嵌入式”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优势,“查剖改建”一体推进。全市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195起,处理421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6份,督促整改问题276个,推动建立完善制度35项。

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不动摇。2月20日,娄底纪检监察机关成立督导组,再次奔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8个乡镇街道22个村(社区),重点围绕“村级小微权力”工作机制落实、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农村“三资”、民生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督导,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娄底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毛健刚表示,今年将聚焦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加强与林业、农业、民政、水利等部门的贯通融合,紧盯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耕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娄底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全媒体记者刘燕娟通讯员李琴毛肖燕杨红丽)

相关阅读:
广安观潮 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 清风 不计一身 不争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