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筑路禁区续写中国铁路建设传奇

筑路禁区续写中国铁路建设传奇

图①:新老成昆铁路线路对比图。

筑路禁区续写中国铁路建设传奇

图②:新成昆铁路施工人员悬吊在悬崖山体上进行防落石加固。

筑路禁区续写中国铁路建设传奇

图③:新成昆铁路冕宁至米易段拼装箱梁架设完成。

筑路禁区续写中国铁路建设传奇

图④:在新成昆铁路吉新隧道施工现场,建设者们使用全智能装备进行钻爆作业。

图⑤:“绿巨人”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旁边就是老成昆铁路。(中国铁路成都局、中国铁建供图)

图⑤:“绿巨人”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旁边就是老成昆铁路。(中国铁路成都局、中国铁建供图)

“一条新成昆,通途大西南,望穿了千万双期盼的眼,一群成昆人把岁月点燃,只为一路索玛花香的春天……”回荡在大凉山上、大渡河畔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当地群众身在新时代的无比骄傲与自豪。

立春刚过,万物复苏。我国西南腹地,川滇之间,一列列“绿巨人”快速穿行于江河上、峡谷间、山腹中,被称为“新成昆”的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与近乎平行的老成昆铁路交相辉映。

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筑路人在国际公认的筑路禁区建成了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老成昆铁路。如今的新成昆,也以新的姿态续写着新的传奇。

据介绍,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后,成都至西昌、攀枝花、昆明的旅行时间大幅压缩,最快分别3小时、5小时、7.5小时可达,全线运行时间较老成昆铁路缩短12个小时。

在首次春运“大考”中,新成昆铁路成为热门线路,“坐着复兴号去大凉山”“乘坐动车享受阳光之旅”成为出行新风尚。中国铁路成都局数据显示,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一个月,累计发送旅客144.6万人次,日均客流超4万人次,高峰日均客流超6万人次。

筑路禁区如何续写中国铁路建设新传奇?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铁路成都局及铁路建设单位有关负责同志。

从沿河谷布线到减灾选线

新理念让里程更短运行更安全

隆隆的列车在新成昆线上“飞驰”,一头扎进隧道,又从另一端“探出脑袋”……最近,年过古稀的谢大芬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当天媒体直播的画面。

半个多世纪前,他和战友们一起凭着钢钎、铁锹、推车,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把天堑变成通途。

作为老成昆铁路的建设者和运营者,看着新成昆铁路上的一条条长隧、一座座高桥,谢大芬不禁湿了眼眶,他亲眼目睹并感受着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变。

“现在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了。”谢大芬说。经常往返于西昌和成都的他,车程可从以前的10多个小时变为3个小时,新成昆铁路让城市之间更“近”了。

变“近”的不只是时间距离。“老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新成昆铁路全长915公里。”成贵铁路公司工程部主任李小兵告诉记者,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让成都到昆明的里程缩短了181公里。而运行里程的缩短得益于“减灾选线”新理念的应用。

“简单而言,就是利用大量的长大隧道和高墩大跨桥梁对线路裁弯取直,以隧代路、以桥代路规避重大不良地质灾害区域。”中铁二院成昆铁路隧道设计负责人张涛介绍。

记者了解到,新成昆铁路起自成都南站,终至昆明站,途经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以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为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方向与老成昆铁路基本一致。

铁路跨越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金沙江,穿越峨眉山、大小凉山和横断山,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全线有500多公里位于7度至9度高烈度地震区,沿线不良地质类型和数量众多,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爆、粉砂,等等,不一而足。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在国际上被视为“筑路禁区”。

过去,受装备水平、建造技术等方面限制,老成昆铁路的选线基本为沿河谷布线。即通过设置迂回的工程曲线,克服地形高差,绕避重大不良地质地段。

在云南省楚雄州龙骨甸火车站旧址附近,有着老成昆铁路上著名的法拉展线。如同“盘山公路”,展线就是“盘山铁路”。火车在这里绕两个“圏”,便可以爬升50米的高差,抵达龙骨甸站。

在老成昆铁路上,类似的展线很多,其类型也十分多样:螺旋形、眼镜形、“S”形、灯泡形、麻花形……在当时,这些极富创造力的设计和施工,让成昆铁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如今,新成昆铁路通过隧道和桥梁把路线“拉直”,以桥代路、以隧代路,快速通过沿河段不良地质发育区,提高铁路的抗灾能力,在更加安全的同时,也缩短了总里程。

记者了解到,老成昆铁路上,从龙骨甸站到羊臼河站之间有六渡河、巴格勒、法拉三处展线。走完这三处展线需要33公里,而新成昆铁路通过三座隧道和两座桥梁,让路程缩短了22公里。

大凉山北部,甘洛县内的线路设计是“减灾选线”新理念应用的典型代表。结合站位、地质、环评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66公里内以限定的最大坡度从海拔936米急速攀升至1651米,以高桥绕避了采空区和环境敏感点,以长隧规避了高陡破碎的山体边坡对洞口安全的影响。

据介绍,新成昆铁路桥隧比重超过75%,在地形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燕岗至冕宁段,桥隧比重更是达到90%以上。

从肩挑背扛到100%机械化

新技术让工程施工更高效更安全

修建老成昆铁路的艰难,难在恶劣的地理环境,更难在落后的筑路技术。

“越是身处科技发达的今天,越知道在那个艰苦年代修建出这样一条铁路是多么不易。”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六局成昆铁路项目工程部长邓友权感触颇深。

“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邓友权告诉记者。昔日,在一片“不可能”的声音中,老一辈铁道兵用肩挑背扛、钢钎铁锹,历时十余年在筑路禁区建设老成昆线。如今,他们接过接力棒,又历经十余年实现了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些水。只不过我们现在的装备条件、技术条件比50多年前先进了太多。”邓友权说,他们传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和“战山斗水、坚守奉献、创新争先”的成昆铁路精神,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在新成昆铁路建设者看来,铁路全线建设过程中,峨冕段最难,而峨冕段工程建设之难在于隧道。隧道多且长,是新成昆铁路的一大特点。如果说,桥梁建设是绕避风险,隧道建设则是直面不良地质影响。

尼日河附近的吉新隧道,位于凉山州甘洛县和越西县境内,全长17.6公里,是新成昆铁路全线第二长隧道,也是中铁十六局承建的高风险隧道之一。

这个隧道的建设让邓友权印象深刻,他用“在饱水流沙中穿行”来形容吉新隧道的建设之难。据介绍,吉新隧道所在地施工运输条件极为恶劣,同时还存在危岩落石、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问题。更难的是,隧道穿越了近11公里的白云岩地段。

“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层,在地下水的水解、淋滤作用下,会形成一种极为特殊的溶蚀现象——白云岩‘砂化’,可以说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邓友权告诉记者,这种砂化富水范围在隧道里长达1.6公里,且极为分散、无法通过地质预报精准预测,导致隧道掘进中发生上百次涌水涌砂、大面积坍塌等地质灾害,最大的一次涌突物方量达1万立方米。

对此,中铁十六局展开全面科研攻关,最终精准探明山体情况,靶向泄水、分水减压。“选配了铣爆结合、微台阶等工法减少开挖扰动,创造了2021年一年内掘进突破8公里的纪录,超过了之前3年开挖量的总和。”邓友权告诉记者。同时,还建成了新成昆铁路全线唯一、国内罕见的双线分修洞内车站。

全长近22公里的小相岭隧道,是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施工中遇到岩溶暗河,累计涌水量相当于15个西湖,前前后后对工期影响长达8个多月。建设者们最终通过技术创新,快速打通平导,实现排水、泄水,极大加快施工进度。

除了建造技术外,先进的工程装备、勘察设计手段,也为工程设计、施工等提供了坚强保障。

“世界先进的机械装备‘黄金组合’——双臂液压凿岩台车和智能湿喷机械手让施工更安全、更高效,让新老成昆铁路实现了‘世纪对望’。”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七局成昆铁路复线项目总工程师李豪杰说。

记者了解到,使用双臂液压凿岩台车,仅需3人便可在一分钟内完成隧道爆破打眼。而在过去,这项工作需要十几个人一起完成。

不仅如此,测绘手段逐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为设计、施工等提供了更为精细的勘探资料。

从人海战术到100%机械化,从月成洞百米到月掘进数百米,从“一公里一英魂”到安全生产零事故……科技的力量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更解放了人力,保障了施工安全。

从慢火车到复兴号

新引擎助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速

安宁河畔,冕宁县泸沽镇。扩能重建后的冕宁火车站焕然一新。2月2日上午10时许,5633次公益性“慢火车”在这里停靠,站台上热闹起来。老乡们或拖着小车、背着背篓,或提着鸡鸭和蔬菜瓜果,或拿着大包小包走下列车。

送走“慢火车”后不久,就在同一个站台,又迎来了新成昆铁路上的复兴号列车。

作为新成昆铁路中凉山段内唯一一个新老线并存的车站,冕宁站站台两侧不到10米的距离,上演着“慢”与“快”两种不同的节奏。

一趟趟慢火车,拉动着大凉山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列列复兴号,加速着大凉山内外的互联互通。快慢之间,进一步拓展了西南山区交通主动脉,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刚刚度过建州70年的凉山人因此再次沸腾起来。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他们怀揣起新的期望。越西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紧邻新成昆铁路,5600亩的园区流转了附近10多个村的土地,当地正在打造“苹果小镇”,上千户村民们等待复兴号为这里带来更多游客。便捷的交通吸引更多投资商来到冕宁县宏模镇,将给这里成片种植的油橄榄注入“活水”。阳光、青山、绿水与历史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西昌吸引八方来客,奔赴一场“阳光之约”……

不只是凉山,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如同一个新引擎,将为沿线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依托老成昆铁路,攀枝花芒果产业规模近年来已经越做越大。如何进一步擦亮这张特色农业名片,在当地人看来,希望也在新成昆铁路上。

新成昆铁路的终点——昆明站,也是中老铁路的起点。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四川驶出的专列从成都出发,经新成昆线和中老铁路,最快只要34个小时就可以抵达老挝万象,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

据介绍,以前,老成昆铁路既要承担货运又要承担客运,当一条铁路上行驶着客运和货运两辆列车的时候,货运就要给客运让行。如今,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实现了客货分离,老成昆铁路将主要负责货运,新成昆铁路将主要负责客运,新老成昆铁路同时运行,运力无疑将大大增加。

深山不再深,远方不再远。新成昆铁路带来的拉动效应、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释放,沿线诸多产业将迎来新机遇,也必将促使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本报记者王珍)

相关阅读:
无摄像头地见面、不同号码联系,有医院院长大肆收受药品回扣 派驻省审计厅纪检监察组:常态化开展廉洁提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