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澄清“中国要搞计划经济”,稳住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图/新华社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图/新华社

当地时间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刘鹤表示,有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弘扬企业家精神。

近年来,诸如“中国是不是要重回计划经济”“民营经济会不会逐步离场”之类的讨论和疑问时有出现,并引发各方关注。刘鹤副总理在达沃斯论坛这样的国际场合主动回应此类疑问,首先表明了中国政府敢于直面“敏感”议题的敞亮态度。

其次,也更重要的是,“根本不可能”五个字,向国际社会鲜明重申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本立场,这是一种态度鲜明的澄清,也有利于稳住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和国内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

无论是从顶层设计的一再强调,还是从国内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看,“中国要搞计划经济”的说法都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事实上,回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明显看出,政策层面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立场不仅没有变,而且对市场的定位不断提升,市场经济相关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比如,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九大则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十大报告中还进一步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更是明确,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言以蔽之,中国之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是一以贯之的,并不存在模糊之处,更谈不上什么“转向”“回撤”。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图/新华社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图/新华社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正是“计划经济”在国内没有市场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过去10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已超九成,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这样的民营经济生态下,只要遵循基本的常识就可以相信,“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然,相关疑问的出现,也确实反映出一些现实的困惑。过去几年,受疫情冲击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个别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声音的误导,部分行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受到一定的冲击,或难免加大了社会对相关政策变化的疑虑。

这也说明,要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引导企业的合理预期,并加速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给企业和企业家吃上“定心丸”。但很显然,这种困惑以及反映出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尚待完善之处,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小“波折”,并不能等同于政策风向的变化。

当前正处于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澄清“中国搞计划经济”论,是凝聚信心,营造健康的经济发展氛围的应有之义,尤其具有必要性。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市场活力一定能够持续释放,跑出复元“加速度”。

撰稿/杨末(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111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 多款“全国首款”、“全球首款”在列 “80后”王艺任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