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公园里的天田山永宁阁北京世园公园供图
你有多久没有站在山顶上俯瞰山脉连绵、绿树成海?你有多久没有在雨后的夏夜漫步郊野,听蛙声虫鸣?你有多久没有走进公园,信步水畔,赏花登阁?这些提问可以概括成同一个主题:你有多久没有走进自然,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与人的关系”一直是被全世界所讨论的话题。2023年1月5日上线的《中国青年报》“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活动中的“共生·园立方”主题,便是一场探讨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互动节目。
“园立方”是中国青年报社与北京生态文化协会携手北京市多家公园共同打造的文化数字体验实体空间。“生命”“生态”“生活”则是这场联播的三大板块,亦是3个关键词。我们以生命之姿存在于生态之中,与万物相伴共生,探寻着生活之道,欢迎踏上此次“三生”之旅。
善待一切生命,就是善待自己
你我对生命最初、最鲜活的认知,也许来自去过的第一家动物园。形形色色的动物似乎提醒着尚处年幼的我们,人类并不是这个星球上孤独的存在。在“共生·园立方”主题直播“生命”板块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处区域: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一个以散养方式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老百姓习惯称其为“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起源于中国的最古老的物种代表,擅游泳,喜爱栖息于湿地。视频里的故事能让观众了解麋鹿发展的历程,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坎坷与兴盛,其回归复兴更是国家强盛的生动注脚。目前,南海子麋鹿苑先后向鄱阳湖、木兰围场等地输出590多只麋鹿,在全国建立了45处麋鹿迁地保护地,麋鹿已经达1.2万只。
在“共生·园立方”联播中讲述了一个名为“一个人的动物园”的故事:八旬老人罗应玖30余年来,独守湖北恩施凤凰山森林公园动物园,是那里唯一的员工。在这家动物园中,有不少动物是他亲手从商贩手中、捕兽夹下救下来的。他用心饲养这些动物,照顾它们,为它们起名字,不离不弃。罗应玖说:“我的一切都要以动物为重。”罗应玖的孙女罗巍也在B站开设账号“罗爷爷的动物园”,记录、发布爷爷与动物们的日常点滴,感动了众多网友。
在人类与动物的互动中,获得“救治”的并不只有动物,在与动物的相伴中,慢慢变好的,还有我们自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与观众分享了宠物为人们心理健康带来的几大好处:首先,宠物可以起到安抚、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其次,养宠物会让养育者与宠物之间产生一种情感关系,例如狗主人每天都需要喂狗、遛狗,这可以帮助养育者建立起生活的基本节奏,也能够帮助人培养起责任心。此外,养宠物还可以让人们走出自己,走出现代人生活的束缚,学会与世界万物产生联系。陈祉妍说,当一个人对动物有所了解并产生感情的时候,便不再是一个人行走,而是在与很多朋友或生灵进行互动,相互陪伴。
动物的魅力与生俱来,而当其与文学相遇,更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中国当代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的妙趣讲解中,观众会重新认识可爱的“钻洞达人”土拨鼠、“自带氧气瓶”的飞行专家天鹅、拥有迷人双眸的“喵星人”……了解它们各自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懂得善待一切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保护生态,守护家园
生态环境承载着生命所需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是孕育生命的温床,是生命最终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家。在绿意盎然的“生态”板块,人们的视线一定无法避开那片近13万亩的青绿汪洋。这片绿海位于北京市十三陵林场,60年前这里有的仅是荒山、荒地和残次林地。通过一代代育林人和护林人的不懈努力,荒山变成了林海。如今,十三陵林场拥有20余种乔木树种,一个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上口分场管理站站长许慧敏说,为了改善林场中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林场中设置了鸟食台,并为鸟类提供食源和巢穴,还搭建了可以为小型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的人造灌木丛。“随着林场多年的经营和管护,林场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断好转,林场的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现在林场里的主要野生动物有10余种,林场里的100余台红外相机也曾监测到中华斑羚、豹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森林、海洋、湿地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位于北京市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的湿地是一颗名副其实的“人工肾”,始建于2018年4月,并于2022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对中水进行深度净化后排入永定河进行生态补水,是这片人工湿地最主要的功能。每天都会有约6万立方米的中水流入位于湿地中央的“布水池”,接着被“泵”向31.03公顷的湿地,再有经过湿地深度净化的符合排放标准的水,作为补给,注入永定河。除了净水,湿地还为绿头鸭、白鹭等野生水鸟和40余种湿生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养分,动植物们在此处生长、繁衍,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湿地建成后,不仅达到了给永定河补水的目的,还极大地丰富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希望大家在园区内游玩时及时带走生活垃圾,不在湿地区域露营,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管理处湿地管理科科长饶刚说。
回顾2022年,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文明办等单位主办了2022年“文明游园青春添彩”主题宣传文创作品征集活动;清明小长假期间,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伙伴柳荫公园举办了“双奥之城折柳寄情”第十二届柳文化节,“文明游园·温暖一平方”旗帜签名作为活动之一,鼓励游人践行“文明游园从我做起”,用文明装点公园的每一平方;在9月举行的北京公园“文明游园”形象标识发布会暨2022年秋季文明游园主题宣传活动上,可爱的“文小明”“游小园”联袂亮相,“萌翻”了市民游客。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也讲述了这对文明游园新伙伴的诞生故事。
2023年元旦前后,《中国青年报》“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活动电子海报陆续上线石景山区30个“更读户外智能书柜”。“更读户外智能书柜”由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该区主导铺设,群众可通过扫码自主借阅图书,享受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
用心生活,不负万物
走过“生命”和“生态”板块,我们最终回归“生活”。自然万物是如何教会人们生活的?我们不妨先把时间向前推至古老的周朝,去翻阅一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文学作品《诗经》。不难发现,《诗经》中的许多典故和文学意象都成了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和主题。从日月星辰到花鸟鱼虫,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到贵族的宴饮、祭祀活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诗经》的创作素材,品读《诗经》如拥抱天地、亲近自然。
“生活”板块中的《<诗经>里说丰年》展现的便是《诗经》中描绘的春耕夏长秋收冬庆的场景:第一幕《捣练图》表现古代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第二幕《诗乐舞》还原古人在闲暇之余轻歌曼舞的雅致生活;第三幕《诗经·周颂·丰年》则展现了孩子们穿上捣练缝制的新衣,其乐融融过新年的场景。
《诗经》中包含大量对节日场景和时令物候的记录和描写,将古人的生活智慧与意趣展露无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如今依然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持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生活”板块中展播的青春国潮微综艺节目《我的节节》,让传统节日和节气文化变得更“年轻”、更“有趣”、更“接地气”。在《我的节节·惊蛰篇》中,主持人来到北海公园,在各色古建筑中寻找“龙之九子”的身影;在《我的节节·清明篇》中,节目组走进恭王府,以亭中“曲水流觞”之景引出古代文人雅士之乐;在《我的节节·夏至篇》中,主持人去往地坛,探秘古代帝王“祭祀地神”之仪;在《我的节节·七夕篇》中,节目组又来到龙潭公园,寻找寓意“美满幸福”的并蒂莲花……
美丽的花朵不仅开放在公园中,也开放在人们的脚下。在“生活”板块的最后,一群跑步运动爱好者用奔跑的足迹绘就成一朵雪莲花。在这寒冷的冬日,让我们一同静待花开,迎春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鼎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06日T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