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度关注 实地探访北京发热门诊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如何全力做好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守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

实地探访北京发热门诊

发热,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最常见反应,发热门诊因此成为传染病防控前沿。近期,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急速增加,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上升。高龄的、患有基础病的高危患者,面临较大考验。如何保健康防重症,备受各界关注。

当前,发热门诊还要排长队吗?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过去,发热门诊发生了哪些新情况新变化?继感染高峰之后,医疗机构如何迎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高峰?记者实地探访北京一些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了采访。

“从拿号、就诊到取药,总共不到10分钟,止咳的、退烧的药都开到了,还能走医保”

12月22日上午9时20分,家住大兴的齐女士,领着6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发热咳嗽门诊。出发前,她已用医院APP挂完号。到达后,从报到、开单验血,到等候结果、拿到验血结果后面诊,再到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到药房抓药,大约40多分钟,就完成了诊疗。

“一家人都‘阳’了,孩子咳嗽得厉害,不得已来到医院,本以为会挤得不行,没想到人并不太多,除了验血等结果花了30分钟,其他环节等候时间很短,效率很高。”齐女士说。

北京儿童医院发热咳嗽门诊由一座半开放式方舱构成,设有26间诊室,具备分诊、化验、诊疗、交费、取药等一站式功能。22日上午9时许,记者注意到,除了采血室排了2条小队,其他区域患者并不多,现场秩序井然、流程通畅。

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发热门诊日接诊量在900人次左右,线下就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刚出生两三个月的婴儿突然出现发烧等症状的,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不明显,家长难以观察到位;居家进行了两三天对症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的;有基础疾病的。

22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宣武医院发热门诊看到,分诊台共有5位患者排小队;医院为方便患者搭建了4间小屋作为留观等候区,里面按一米间隔摆满椅子,但现场已无患者。

宣武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田耕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6名大夫三班倒,每人每天看30-40个病人,门诊日接诊量在200-300人次。“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大幅上升,患者以轻症为主,绝大多数开完药直接回家。大约从这周开始,寻医问药的需求有所缓解,就诊量明显下降。”

为缓解就诊压力、方便患者就医,北京市在体育馆、文化馆等场所启用了一批简易发热门诊。位于西城区登莱胡同26号的广安体育馆简易发热门诊于12月14日启用,主要服务于16-65周岁,无基础疾病,非急诊、无有创治疗的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

22日下午5时许,从广安体育馆东门进入,篮球馆内9座蓝色帐篷分列两旁,患者按照工作人员引导,由候诊区、接诊区、缴费区、取药区,依次单向流动。记者注意到,现场仅剩不到10位就诊者,大家自觉保持一米间隔,各区域运行平稳。

“今天突然‘阳’了,就近过来买点药。从拿号、就诊到取药,总共不到10分钟,比网购快。止咳的、退烧的药都开到了,还能走医保报销,简易发热门诊很方便。”家住牛街街道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在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下降的同时,重症及老年患者比例有所上升

目前,北京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呈现出哪些新情况新变化?

记者实地走访位于西城区、朝阳区等地的多家医院,相关医务人员给出的答案趋于一致:最近一周,发热门诊接诊量持续下降,看病需要排长队的局面已趋于缓和,群众在感染后的心理状态也相对松弛些。

“这两天,我们医院发热门诊稍稍感觉有点‘宽松’,当然这是和前段时间的‘极限’相比。”北京安贞医院医务部部长孟黎辉告诉记者,自政策调整以来,工作重点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起初接诊量明显递增,最高峰时发热门诊日接诊量在400人次以上,是过去的十几倍,急诊每日接诊量也维持在500人次以上。最近几天,发热门诊接诊量呈下降趋势,大致在200人次左右,但急诊数量仍居高不下。

“先急速上升,再逐步下降,呈倒V字形。”李豫川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北京儿童医院发热咳嗽门诊24小时接诊量,从平日的900人次激增到12月10日、11日的1800人次左右,互联网门诊单日最大接诊量也在2000人次左右。自12月20日起,发热咳嗽门诊病人数量出现了明显回落。

北京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2月21日,全市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6.5万人次,较近日接诊高峰12月15日的7.3万人次减少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

关于就诊量下降的原因,李豫川认为,一是历经两周左右时间,第一波感染者进入恢复期,患者数量减少;二是12月15日起,该院紧急增开50间云诊室,通过互联网诊疗,较好指导了轻症患者的居家治疗,减轻了线下诊疗的压力,也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很关键的是目前药品供应上来了,网上可以买药了,社区可以抓药了,药店可以购药了。”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马安林说,此前在高峰期,不少就诊者都是为了开药而来,最近这类人群明显减少,另外人们对疫情感染的认知也不似最初那么焦虑了。

记者在发热门诊实地了解到,在就诊人数下降的同时,重症及老年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

“第一波感染高峰刚过,格外需要救治的老年人又来了。”据田耕介绍,此前几周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占比在10%-20%之间,这一周老年人占比逐渐增加,目前约在40%-50%之间。“新冠感染潜伏期短、传播快,上升到高峰的速率快。年轻人、免疫力强的患者能很快恢复,难以较快恢复的主要是老年人,他们免疫力低、病毒清除慢、持续时间长,一旦病情加重发展成肺炎,容易出现并发症。”田耕说。

“最近,需要紧急住院的、需要插管的、需要抢救的患者明显增加。过去,发热门诊一天都未必能开出一张住院证,这几天每天就能开出十几张,甚至二十张。”孟黎辉说。

马安林告诉记者,目前中日友好医院接诊的患者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年龄较大、患有基础病的;二是症状迁延不愈,比如高烧不退、咳嗽一直未缓解,担心出问题的;三是病情较重,已经发展到肺炎的。

有些发热门诊一天只有几名患者,而有些发热门诊日接诊量达四五百人次,当务之急是更好落实分级诊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最近,一位教育博主制作的一条短视频被大量转发。这位博主分享了通过北京儿童医院“线上问诊”、给6岁儿子取退烧药的经历,其中一个细节令人动容:取药窗口贴着一张A4纸写着“全体药师带病上岗,请宽容对待”。“看得出来,医院已经很努力了,不光药房大夫是这么个状态,线上问诊时,视频里头的大夫,我看她咳嗽的,不比孩子轻……”这位博主说。

“烧完了回来,看到满满的病人列表!我可爱的同事们,面对超出日常太多太多的工作量,还在一直坚守阵地……”12月17日凌晨1点,北京同仁医院一位医生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他所描述的情形,是近期许多医务人员正在经历的。

此前,面对全市医疗机构发热患者就诊人次持续增加的问题,北京市因时因势及时动态调整医疗资源,快速增设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总数由94家迅速增加至1263家,其中二级以上30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0家,最大限度保障发热患者就医。

记者调查了解到,与北京儿童医院、同仁医院等三甲医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一些社区医院,只有零星几位患者;有的二级医院发热门诊于近期进一步扩容,对外公布了机构地址、电话、级别、类别、接诊时间等相关信息,但这里除了接诊医生和引导测温的工作人员,前来问诊的病人并不太多。

“全市1263家发热门诊,有些门诊一天只有五个八个患者,有些门诊日接诊量达四五百人次,如何更好落实分级诊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马安林分析,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人不需要去医院,在家就能很快痊愈,还有大部分情况在一级、二级医院就能解决,这样能把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更多留给65岁以上的、有基础病的或者已经诊断是肺炎的患者。

可不少患者并不认这个账,反正一脚油就能开到三甲医院,为什么要到社区医院?最后的结果是,一些三甲医院一度人满为患,一级、二级医院却无人问津。

马安林说,一些轻症患者、需要开药的患者,以及感染后用药不放心需要咨询的患者,其实可以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诊治,一旦治疗不佳再到三级医院,由他们承担起重症患者,这样效果会更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近日发布的《新冠居家康复手册》也指出,感染新冠后,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等,就能解决。

《手册》写道,需要住院的病人,社区基层医生或医院发热门诊处理后,可以转到红码医院或红码病区,得到高效的治疗。这套体系只要正常运转,又有足够的药物储备,通过数月的磨合,我们就能逐渐走出疫情。

三级医院要做好发热门诊、急诊和病房之间的衔接,确保重症患者及时得到专科救治或抢救

12月21日,田耕参与了一场妇产科组织的会诊。一名身患妊娠糖尿病、甲亢的产妇做完手术后一直发烧,来到宣武医院时核酸检测为阳性。“尽管CT显示就是一个普通型新冠感染,但是像这类围产期妇女是典型的高危人群之一,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当天就给她用上了抗病毒药物,第二天体温就正常了。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会发展成重症肺炎。”田耕说。

面对逐步增多的重症患者,如何予以应对?田耕的答案是一个“早”字:作为大夫,对于有危重症倾向的人群应该早发现、早识别,对病情有个早期的准确把握和判断,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三级医院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全力做好老年和儿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三级医院要做好发热门诊、急诊和病房之间的衔接,要确保在发热门诊,特别是急诊收治的重症患者,能够及时送到病房进行专科救治,或者收治到综合ICU进行抢救。

“虽然医院已经到了治重症的阶段了,‘防’这个关口还应把住,比如全社会对相关知识的宣教、社区层面的及时介入等都很重要。如果前面能防得好,后面医疗机构‘治’的压力就能小一点,患者也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孟黎辉说。

“我们目前的主要职责,是把极危重的病人尽早识别出来,尽早分流安置,最大限度保证普通病人不发展成重症,重症不发展成危重症,尽量把危重症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田耕说。

“紧急扩容”是安贞医院应对急危重症患者增多的一项有效手段。针对呼吸、心脏重症监护等科室床位紧张的实际,该院紧急调整匹配资源,通过合并病区、内部腾挪等方式开辟新病区,迅速提高收治相关患者的能力。

保证需要急诊手术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则是另一项重点工作。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将获得以下“无条件”的救治优先:所有急诊相关检查无条件优先,所有手术间无条件优先。仅12月以来就做了44例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手术,平均血管开通时间低于60分钟,1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专家表示,对于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应特别关注。慢阻肺病、哮喘、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一旦感染后病情容易加重,需要及时就诊。此外,对于高龄老人,如果基础疾病严重,平时控制得不好,又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或者没有全程接种,观察时要更加细心。要加强体温、心率、脉搏、外周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如果出现波动较大,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的情况,要及时送医。(韩亚栋管筱璞)

相关阅读:
我省新一期小客车增量指标配置26日举行 海南2023年度社保缴费基数即将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