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2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疫情防控措施作了优化调整,基层防疫工作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从过去的早发现、早隔离,重点防感染,向实施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一是社区(村)和基层医务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摸清底数。二是对摸底登记的重点人群实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根据三类不同分类(重点人群即高风险人群、次重点人群即有一定风险人群、一般人群即低风险人群),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多种方式的健康指导、健康监测、随访,指导抗原检测,指导对症用药。三是落实分级救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应开尽开,要落实首诊制,为新冠疑似症状患者提供诊疗、用药服务。

对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疫情应对能力不足、重点人群比较多等问题,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静静介绍,“随着返乡潮来临,给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主要是依托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居民进行健康咨询、了解居民需求并及时反馈。此外,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因地制宜,例如使用大喇叭循环播放用药知识,达到宣传效果。“对于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我们一是建立属地主责的医疗救治小分队,包括乡村医生、志愿者等;二是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实时更新信息;三是强化服务能力,跟辖区内医联体核心医院对接业务。”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国子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颜颜介绍,社区得知居民感染后,社区会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相关的注意事项。如果居民检测阳性了,请及时和社区联系,社区会把北京市卫健委新冠病毒疫情感染的康复手册发给他,里面涉及一些居家康复的须知、生活、诊疗、抗原自测和注意事项,提供全面的指导。如果有问诊的需求,则是依托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进行线上的交流、诊断和问诊,如果居民有生活需求和用药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线上的订购或电话订购的形式,进行无接触配送。如果有紧急情况,社区也会尽最大努力进行帮助。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的建设,是落实预检分诊、开展分级分类救治、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要求,要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诊室建设进度,在2023年3月份力争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

据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个,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5%。另外,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是52%。一些地方的基层发热诊室(门诊)也已经发挥很好作用,如北京34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提供正常的发热诊室(门诊)诊疗服务。“我们正在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加快提高发热诊室(门诊)的设置率。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聂春雷说。

相关阅读:
习近平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情况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