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产业填实“空壳村” 集体经济迎“钱”景

产业填实“空壳村” 集体经济迎“钱”景

“这是我们的年桔基地,虽然春节还没到,但基地60%以上的年桔已预订销售。”11月27日上午,在琼山区凤翔街道那央村委会梧大村淘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桔基地,那央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俊良告诉记者,那央村曾是一个“空壳村”,如今正依托年桔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预计第一年总收益达3.3万元。

□本报记者赵汶特约记者许晶亮

发展海南年桔品种

“王书记,又来看年桔长势啦?”“对呀,最近销售得怎样,有什么需要乡村振兴工作队帮忙吗?”当天上午,淘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桔基地,一盆盆高矮不一的年桔盆景摆放得错落有致,合作社负责人梁安群正和工人巡查年桔生长情况。

据介绍,那央村靠近海口城区,因土地较少,村民大多选择到城区务工,村里一直没有成规模的产业。2018年,经营年桔生意多年的村民梁安群,依例在春节前到广东批发年桔回岛销售。因到达时间晚,他未能挑选到称心如意的年桔货品,这也引发了关于“为什么不在海南建立自己年桔种植基地”的思考。

“海南花卉市场的年桔以前从广东进货,运费是一大笔开销。”考虑到多种因素,梁安群联合村里5位村民,共同成立了淘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租用村民土地发展年桔产业。

由于不懂种植技术,梁安群最初试种了几千株,聘请了广东的种植师傅进行技术指导。为掌握种植技术,他前往广东参加专业培训,并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海南气候的年桔品种。如今,基地占地50余亩,种植年桔超2.6万盆,去年基地销售额超130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超170万元。”梁安群开心地说。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有了年桔产业,曾因无村集体土地而“难为无米之炊”的那央村,迎来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转机。

“今年7月,我们村集体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与合作社展开合作。”王俊良介绍,为确保村集体经济收益,村委会与合作社明确,第一年村集体获固定分红,后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模式调整。根据目前基地种植和销售情况,预计第一年可获固定分红3.3万元。

考虑到基地年桔品种不全,今年8月,那央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依托基地建立了1亩试验田,并投入1.5万元,与合作社共同开发种植金旦桔和朱砂桔。“目前,仍在试种阶段,后年才能见效益,预计第一期获得收益3万元。”王俊良笑着说。

村集体有了产业支撑,王俊良又开始谋划依托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我们先考虑就业,如今,基地用工高峰时期可解决40余人的就业问题。”王俊良说。

正在基地搬年桔的村民梁定兴告诉记者,他在基地工作已经3年,月工资为4500元,“在这里,不仅实现稳定增收,还能学到种植技术,以后也计划利用自家土地种植年桔。”

王俊良表示,为让村集体经济惠及更多村民,那央村与合作社计划3年内增加15亩种植规模。未来,那央村将通过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办培训班教村民种植年桔进行统一收购等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冀北电力市场新能源交易电量累计突破100亿千瓦时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