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朔尔茨访华为何而来,中德中欧关系向何而去?

连日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的消息迅速霸屏国内外舆论。究其原因,这既是这位去年底上任的“新”总理首次访华,又是党的二十大后中欧领导人首次见面,意义非凡。访问虽然只有短短一个白天,但成果丰硕,引人瞩目。举例而言,双方宣布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新机制,决定加强抗疫合作,加快恢复两国间商业航班,进一步便利双方人员往来。两国总理自三年来首次同双方企业家面对面深入交流,探讨推进下步合作和重点项目。当日,中国航材与空客还签署了140架飞机大单。总的看,这次访问不仅对外界释放了延续中德、中欧务实合作的明确信号,也为双方“实体外交”按下“重启键”。

当然,这肯定不是陷入对华遏制怪圈的美国所希望看到的中欧关系剧本。近年来,美国不遗余力诱拉欧洲,企图将欧洲牢牢绑在美国遏华的战车上。不得不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为美国推行其战略意图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乌克兰危机冲破了二战后欧洲数十年搭建的心理安全防线,陷入“战略蒙圈”的欧洲将美国视为救命稻草,美国则顺势为欧洲开出了对华“脱钩断链”、“捆绑中俄”的药方,以服务美国自身的“双遏制战略”。

美国对中德、中欧关系的干扰破坏显而易见。这段时间,在一些欧洲政客和媒体口中,欧洲仿佛“安全漏洞”比比皆是,对“威权国家”的“单向依赖”已经到了危及生存的地步。在德国,几代人悉心搭建起的中德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统统成为了“原罪”。一些政客说到中德合作,言必称“国家安全”,甚至给高速路立交桥或河港的小码头都贴上了“战略基础设施”的标签。朔尔茨总理访华前,德国国内围绕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码头的炒作,无疑将“中国恐惧症”推上了一个新高潮。

尽管当前德国欧洲涉华舆论氛围可谓“气势汹汹”,但理性的声音已然开始回潮。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大薅欧洲盟友羊毛,承受经济、难民、能源等多重危机的欧洲叫苦不迭,开始醒过神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直言美高价向欧洲兜售液化天然气的行为“不仗义”,朔尔茨和马克龙更指责美推出《通胀削减法案》是自私自利的保护主义行径。近日,德国的一位资深媒体人撰文揭露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渔利欧洲的伎俩,呼吁德国和欧洲要保持警醒,不要偏离对华政策的轨道。德国经济界更是纷纷用脚投票对中国砸下真金白银,今年1-8月德国对华投资同比激增30%。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道出实情,“若脱离中国,德国将失去繁荣”。此次朔尔茨总理访华,100多位知名企业代表争抢专机座位,看好中国发展、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迫切心态可见一斑。

朔尔茨总理作为执政经验丰富的资深政治家,对中德关系的重要性显然了然于胸。汉堡是他的“政治故乡”,港口三分之一集装箱往来中国,中欧论坛汉堡峰会、长三角与北德地区创新伙伴关系都是促进中德、中欧相互理解、深化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他就任总理以来,顶住各方压力,多次公开反对同中国“脱钩”和“新冷战”。访华期间,朔尔茨再次明确表示,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德方愿同中方继续增进互信、深化合作。

朔尔茨总理访华无疑为二十大后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开了一个好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德、中欧需要更多展现开放、包容的心态,携手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应对当前诸多全球性挑战。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朔尔茨时指出的那样,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就不会偏,步子也会走得很稳。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晓川)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新华全媒+ 近五分之一面积都是湿地,这座“国际湿地之城”藏着哪些奥秘?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多国人士看好开放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