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近日,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二局承建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两院”博物馆)正式开馆。“两院”博物馆工程定位为研究商代都城发展历史和展示商代都城遗址出土文物的平台。曾于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文化线路。一个月来,“两院”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日参观人次最高达600余人,成为文旅爱好者来到郑州的新晋打卡点。

金玉共振为建筑穿“古装”

郑州商都遗址曾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及玉戈、玉铲等玉器,这印证了古代郑州庞大的青铜铸造规模及高超的制玉工艺。“两院”工程的建设主题即是“金玉共振”。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两院”工程的西南门,其建筑外层是倾斜的墙面,采用的是粗粝的石材,表面的变化寓意着文物粗糙的外表及考古场景中层层叠叠的土层。视线向上,随着外壳的层层“剥落”,露出了以展厅为主体的巨大建筑,温润细腻的米色作为主色调,点睛之笔的“玉”则全是透明的玻璃幕墙。建成后的全新建筑与商代城墙形成一组景观,二者融为一体,成为观赏、瞻仰的平台。游客站在馆内,透过玻璃幕墙即可远眺百米外的古代商城遗址,拉近现代文明与古代智慧的距离,感受时空交汇的奇妙。

要实现这样层次分明的外形结构,项目采用梁式筏型基础,基础成“凸”字形,运用大面积上翻梁施工工艺,即主梁在底板上方,目的是在地下设置架空层,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然而上翻梁局部高度达2.9米,大面积的上翻梁混凝土浇筑成为难题。项目团队决定强化模板加固及支撑,经过技术攻关小组反复研讨、精准演练测试,项目在模板加固环节配置“竖向斜撑+水平支撑”的双保险,还在现场搭设4台特别设计的布料平台,实现“自给自足”。浇筑时正值寒冬,现场1500名工人齐上阵,一次性完成了1.58万立方米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

智造4D影院上演古今传奇

“两院”不是博物院和研究院的简单组合,在它们中间是一座充满科技感的4D影院。这座影院配备有四维特效设备、声光电技术、各种环境特效设备以及立体影片,让文物“发声说话”,上演古今传奇,令游客真实感受商都震撼。

影院造型独特,采用外扩发散式斜圆柱支撑结构,倾斜角度达76度。顶层为钢结构屋面,钢结构的大埋件与斜圆柱中的钢筋交叉重叠,网架设计采用正方四角锥空间网格体系。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如何在3400平方米的网架中做出15根巨型斜圆柱并精确定位,还要将超5000个构件精确组装?秘诀是要对每个构件绝对熟悉。项目团队专门定制了符合圆柱直径要求的圆弧模板,在安装之前,利用BIM技术提前演练内部钢筋排布,将看不见的施工可视化,施工员对每个构件安装步骤进行演练,解决工序间的交叉矛盾,精准放样,不但保证工程质量,也减少了返工。

BIM技术也被应用在屋面施工中,项目团队用BIM建模技术对屋面面层进行排版分格,分格缝间距小于3米,将整个屋面划分成将近2300个版块,分区进行现场操作……实际安装前的每一步都做到精密演练、精准控制,现场实操达到事半功倍。

三道防线筑起“铜墙铁壁”

建成后的“两院”博物馆将迎接大批出土文物“安家”,对温湿度、防潮、防水、光照、防烟尘和防盗等均有严格要求。为此,项目团队在地下仓库层底部筑起了厚厚的防护层。最下层为45厘米的地板,其上铺满100厘米的碎石,碎石上方铺设可防潮滤板,最后再加上一层20厘米厚的盖板,层层防护从地底为“两院”博物馆筑起“铜墙铁壁”。

除了看不见的地下防护层,馆内还密布着文物“保护网”。其中的一道防线是“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商都博物院周界、馆外围等区域覆盖在图像监控功能下,同时,文物库房、展厅、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等重要区域及通道实现实时监控,“两院”博物馆被全方位装上了“千里眼”;另一道防线是“入侵报警系统”,“两院”博物馆安装入侵探测器,对围墙和展厅区域全面探测,并具备自动报警、防拆报警功能,这套“顺风耳”令有入侵企图者无孔可入。

中建二局筑力“两院”博物馆以全新的姿态,为游客观众开启了贯通千年的中华文明之窗,也将继续发扬文旅工程建造尖兵作风,“筑”造精品。

【责任编辑:温存】

中国石油上半年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中国石化长岭炼化每天放水两万吨助岳阳村民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