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晋江经验20年:共富路上好光景 闽南侨村换新颜

晋江经验20年:共富路上好光景 闽南侨村换新颜

中新网福建晋江8月16日电(孙虹吴冠标)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连日来,福建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晋江,感受20年来侨乡巨变,解码县域经济发展。

一方水塘碧波荡漾,溪边村新建成的能琴公园绿意盎然。孙虹摄

一方水塘碧波荡漾,溪边村新建成的能琴公园绿意盎然。孙虹摄

“若非亲眼见证,很难想象溪边村这些年发生的巨变。”看着即将装修好的自家红砖小楼,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溪边自然村村民许友达脸上满是笑意,“经过乡村改造,许多村民从破旧的石头厝住进了这样的幸福新居所,村庄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王东明摄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王东明摄

如今,许友达以雨伞作为主营业务,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电商企业。“2016年返乡创业,不仅生意有起色,还能照顾到家里的孩子。安居乐业,不外如是。”

溪边村是安海镇坝头村所辖自然村,也是远近闻名的侨村。曾经的溪边村缺乏支柱产业、村中基建落后,村民们饱受房屋破旧、道路不通、垃圾遍地等问题困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

游客在梧林参观修建于1934年的碉楼——“枪楼”。王东明摄

游客在梧林参观修建于1934年的碉楼——“枪楼”。王东明摄

20年来,晋江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更是持续推动美丽乡村连点成片、形成展示面。2021年底,晋江提出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

在此过程中,晋江注重把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出乡贤反哺、村企合作等多元改革发展模式,培育了7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乡村和城市虽生活体验不同,但有着一样的生活品质。

以溪边为例,2016年以来,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会长许健康先后捐款1.25亿元人民币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建成村民独栋住宅、书藏楼美术馆、能琴公园、溪边公园等一批“惠民工程”。

如今,溪边村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教,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并行发展,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耕休闲旅游、宝旺金属、乡村联盟驿站一系列等‘造血’项目,我们能够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安海镇溪边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许自兴告诉中新社记者,村企合作项目盈利所得资金会用于乡村的建设与公共设施维护,剩余的资金则以分红的方式发放给社员。

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溪边村在晋江并非个例。两年前的春节,当外出打拼多年的“80后”蔡灿艺回到家乡,他“有些震惊”。“即便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当时还是有些恍惚,现在想来更多的是骄傲。”

蔡灿艺的家乡是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的梧林村。这个坐落在晋江市新塘街道的古村落,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户籍人口只有1800多,在海外却有着15000多名乡亲。

在修缮一新的梧林侨批馆,游客观看掌中木偶戏。王东明摄

在修缮一新的梧林侨批馆,游客观看掌中木偶戏。王东明摄

梧林现存的古厝洋楼大多是以前在外侨民返乡修建的。时间的指针回拨到6年前,因年代久远、无人居住而破败甚至倒塌的古厝洋楼不在少数。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归根结底是为了民众的幸福。2016年,晋江本着“固态保护、活化传承、业态引入”的理念,对梧林进行活化保护。

随着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的推进,文创、咖啡馆、民宿等新型业态迅速在梧林生根发芽。蔡灿艺也回村里开了一家“南洋咖啡”铺,契合着家乡浓厚的南洋风情与华侨文化。

“村子变得越来越好,和我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也多了起来,形成了富有梧林特色的集市。”蔡灿艺说,不仅如此,村里引进专业的旅游公司,村集体在其中占有股份,村子不仅“活”起来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完)

相关阅读:
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 把时间往前赶把效率提起来 为实现应收尽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