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7月23日宣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何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WHO为什么在此时将猴痘疫情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一疾病,国内民众该采取什么态度来面对?
全球报告猴痘病例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华山医院感染科供图
7月24日,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针对这一事件撰文发布在“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中。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在文中表示,7月20日数据显示,全球猴痘确诊的病例数已经超过了16000例,波及的国家超过了70个,其中绝大部分的病例都来自于以往没有本土流行猴痘的国家。截至到7月23日,中国大陆尚没有确诊病例报告(我国台湾地区于6月24日和7月10日各报道了1例猴痘输入病例)。
“对于国内普通百姓来说,大家对于此次的猴痘疫情,既应该保持关注,但也不必恐慌,从本次流行的情况来看,和以往在非洲的几次暴发不同,病死率要低得多。但大家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公众场合做好戴口罩和勤洗手等措施的同时,如有发热或皮疹时,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王新宇表示。
为何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王新宇表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该事件状态在“情况严重、突然、不寻常或意外”、“公共卫生影响超出了受影响国家的边界”、“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时启用。
自2005年以来,已有6次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分别是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年至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年至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以及于2020年1月31日宣布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其中脊髓灰质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在持续中。
王新宇解释,WHO此次宣布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实还是比较慎重,或者说是在内部反复争论后才宣布的。早在1个多月前,WHO就曾经在例行会议上讨论是否应该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当时讨论的结果是:再等等。谭德塞本周重新召集了突发事件委员会,并要求其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这一个多月,猴痘疫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新宇表示,从2022年5月中旬,英国报告第一例与既往猴痘流行区不相关的案例以来,新发的猴痘病例似乎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突然冒了出来。很快波及到欧洲大陆,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法国纷纷出现了该国历史上的第一例病例。同时北美洲的加拿大也发现病例,随后波及到美国,多个国家已经确认出现了社区传播。
“1个多月前,WHO第一次决定是否需要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当时猴痘在全世界30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将近2000例病例。但目前再看看7月20日全球猴痘疫情的数据,根据美国CDC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猴痘确诊的病例数已经超过了16000例,波及的国家超过了70个,其中绝大部分的病例都来自于以往没有本土流行猴痘的国家。”王新宇说,飞速增长的病例数让WHO不得不承认,在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的同时,猴痘的疫情已经到了必须拉响全球警报的时刻了。
全球病例感染情况如何?
猴痘引发的感染者情况如何?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有哪些症状?
7月2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猴痘临床特征的论文,是此次疫情暴发以来最全面阐述本次全球猴痘疫情临床特征的研究。
这些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18-68岁),男性为527例(>99%),其中性取向绝大多数为同性(96%),HIV感染者为218例(41%),诊断前1月内有国外旅行史的有147例(28%),伴随有确诊性传播疾病的有109例(29%),曾经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仅有49例(9%)。
从病例报告的机构来看,120例(23%)是从性健康门诊报告,106例(20%)是从急诊报告,154例(29%)是从HIV门诊报告,其他报告的部门还包括皮肤科门诊、私人诊所等。
从怀疑的感染传播途径来看,504例(95%)被认为可能是密切的性接触导致,非性接触的密切接触仅有4例(1%),其他的传播途径还包括家庭接触和未知来源。所有病例中有135例(26%)是已知与猴痘感染者发生过密切接触的。
从临床表现来看,出现皮疹或皮肤损害的有500例(95%),发热的有330例(62%),淋巴结肿大的有295例(56%),其他的临床表现还包括咽炎(21%)、头痛(27%)、嗜睡或疲惫(41%)、肌痛(31%)、情绪低落(10%)和直肠炎或肛门直肠疼痛(14%)。
但王新宇表示,上述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例是轻度和自限性的,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尽管有70例( 13%)的人被送进医院,但大多数入院患者没有报告严重并发症。这些患者入院最主要的原因是疼痛和合并了细菌感染。上述研究中还观察到了较为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2例心肌炎和1例会厌炎),因此研究认为,应该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疾病和并发症。
在上述论文中,作者认为:性接触,主要发生在男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中,是迄今为止最常被怀疑的传播途径。原发于生殖器、肛门和口腔粘膜的损害,支持性传播的强烈可能性。但精液是否能够传播感染仍有待研究。
王新宇认为,上述研究病例数并没有涵盖所有的猴痘人群,事实上从全球来看,已经报道的病例中还包括了一些女性患者,也有数例儿童患者。因此除了性传播,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非性行为的密切接触还是会造成猴痘的传播,绝不能忽视和大意。
中国国内民众如何面对?
当前,对于中国国内民众来说,该如何面对这一疾病?
王新宇表示,截至到7月23日,中国大陆尚没有确诊病例报告(我国台湾地区于6月24日和7月10日各报道了1例猴痘输入病例)。
针对这一疾病,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做好猴痘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国家卫健委也同步印发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王新宇指出,猴痘病毒不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中国既往从未有人猴痘病例出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大家对于此次的猴痘疫情,既应该保持关注,但也不必恐慌,从本次流行的情况来看,和以往在非洲的几次暴发不同,病死率要低得多(目前在非流行区的病死率为零),感染主要集中发生在少部分有特定暴露风险的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播效率并不高。
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王新宇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从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来看,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进行传播,包括性交、接吻、拥抱或接触猴痘疮的身体部位,即使在性接触过程中戴套也很难避免这一病毒的感染。
王新宇建议,大家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公众场合做好戴口罩和勤洗手等措施的同时,如有发热或皮疹时,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