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领航”工程,选拔培养了一大批有魄力、能担当的村支部书记。通过这些“头雁”们的比学赶超,让广大农村充满活力,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基层根基。
在山东寿光,一场乡村振兴擂台赛正火热举行,15位村支书轮流站上擂台,介绍强村富民的好经验、好做法。他们当中既有干了20多年的老支书,也有刚上任没几年的新农人。站在同一个讲台上打擂台比成绩,对于这些带领各自乡村发生巨大变化的“领头雁”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经过来自各乡镇的评委现场打分,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以95.90分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崔玉禄所在的崔岭西村既不毗邻市区,也没有什么资源优势,可去年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这个仅有200多户、800多口人的小村子,通过党支部带领创办蔬菜合作社,出口高品质蔬菜两万吨,交易额超过1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450万元,户均存款超过30万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村级带头人是一个重要变量。近年来,寿光市开展了在外人才“雁归计划”,回引724名在外人才回村任职,原本从事蔬菜贸易的崔玉禄就是其中一员。
崔岭西村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要产业,以前每到成熟季节,村民们就为卖菜难、菜价低发愁。眼看着红彤彤的西红柿一天天烂在地里,跟蔬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崔玉禄比谁都心疼。
从前只在本地打转转的乡村西红柿,在能人崔玉禄的带领下,一举闯入了俄罗斯的菜市场。2014年5月,崔书记带着大伙成立了众旺合作社,以高出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西红柿。
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提升品质才能不断高质量发展。崔玉禄带着大伙流转土地1500亩,建设高标准大棚360个,133户种植户全部入社,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为“一社一体抱团发展”。眼下,崔玉禄正对村里的蔬菜大棚进行数字化改造。过去种菜看天吃饭,如今大棚用上了智能化设备,一个大棚就是一个绿色工厂,温度高低、湿度大小,根据监控显示,村民用手机就可以调整。
引回一个人,弱村变强村。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公寓楼,崔岭西村的面貌今非昔比。提高了科技含量的新品种蔬菜销往全国,甚至走上了北京冬奥会的餐桌。
按照“头雁领航”工程的计划,寿光市在能人领衔的示范村中,择优成立了19个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安排一批有能力、有后劲的年轻村支书到工作室跟班学习、共同成长。
好支书是“选”出来的,也是“教”出来、“带”出来的。在崔玉禄书记工作室,临村的几位“80后”“90后”村支书今年正式成为工作室成员。几个月下来,他们跟着老崔学习了大量基层工作实战经验。下一步,工作室计划将几个村联合起来,共建蔬菜管理和销售平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乡村蔬菜旗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