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要求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2022年5月24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5月30日,财政部召开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国务院稳经济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会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走准走实:接续拓展减税降费新空间
在3月召开“两会”以来,各部门各地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将稳住经济大盘作为最为紧迫的中心工作。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个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
而在所有政策措施中,排名最为靠前的就是几年来以来行之有效的减税降费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明显降低增值税税率、推动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再到加大存量增量留抵退税力度,用政府收入的“减法”和为企业纾堵去痛的“除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一揽子政策措施,首先安排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持续推动将更多行业纳入留抵退税的范围,在已出台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民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
一揽子政策,还重点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帮扶力度。要求进一步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同时,在确保更大力度实施留抵退税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将减税退税的钱真正用在需要的市场主体上,用好在刀刃上。
落地落细:精准加推纾困解难新政策
今年的经济形势相比往年面临更大的调整和压力,现阶段又遭遇新一轮新冠疫情的影响,无疑会给本来相对比较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和根本动力,其总量和结构的发展变化既反映了市场环境和预期的相应变化,也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各类市场主体都面临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经营压力,而这其中又以小微企业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也正因为如此,一揽子政策措施的主要着力面在于全力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
一是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计划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二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非预留项目要给予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不仅关乎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坚韧性,而且还关乎到社会大众的就业和家庭生计。三是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社保费是目前企业经营成本中较大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而言,社保费占到经营成本的比重仍然较大。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四是有效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要把就业工作抓好了,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社会就能持续稳定。按照“稳岗优先、分类指导”的原则,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同时增加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等。五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畅通经济循环。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对国内客运航班运行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约50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物流枢纽城市,降低综合货运成本。安排约63.6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50亿元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并已下达了部分资金。推动降低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
谋深谋远:打好一揽子经济振兴组合拳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工作想得深、想得远、做得好、做得准,对于稳住经济大盘的起到定盘星和压舱石的作用。下一步,要将稳定经济大盘作为各项财政工作的核心要求,需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功能,打好一揽子经济振兴组合拳,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提升财政支出进度质效。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中央财政要推动有关转移支付尽快下达,各地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经济基本盘尽快复苏并进入稳健增长阶段。二是适当扩大政府债券规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要继续做好疫情期间地方债代操作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抓紧调整专项债券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三是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并确保粮食能源安全。要进一步加快下达预算,扩大有效投资;并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同时,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还要坚持居安思危,充分考虑到国际国内粮食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将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在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对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进行补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并支持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
(作者王桦宇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改革及其法治化、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