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高检定点帮扶的云南省西畴县瓦厂村实现产业升级

村里成立了文化产业公司

最高检定点帮扶的云南省西畴县瓦厂村实现产业升级

曾经村头巷尾的“闲人”、让村干部发愁的贫困户成了公司高管;曾经出门连像样鞋子都没有的村民有了工作;曾经积贫积弱的山沟沟办起了公司,产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日前,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正式成立了文化产业公司,这也是该县第一家村集体所有的文化产业公司。这一切变化,都得从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驻村干部进驻该村说起。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2015年前,西畴县是该州8个县(市)中石漠化最为严重、经济体量最小的县,而瓦厂村则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出门泥水坑,床前屋漏亮”。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3年的精准帮扶,瓦厂村于2018年年底正式脱贫出列。

为了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2019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帮助协调该村动员妇女成立农民合作社——西畴县归阳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妇女们捡起“散落”在村落数百年的彩绘技艺,在村委会耳房建起了文化产业公司的前身——“民族彩绘车间”。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合作社规范和统一了工艺流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又以“老师傅带小徒弟”的“传帮带”模式培养了近20名彩绘技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由于活计不断,彩绘技师收入持续增长,旺季最高收入达每月4500元。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冲击。“加工的活越来越少,收入骤降,有段时间,工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我们感觉快撑不下去了。”车间彩绘技师、新成立的文化产业公司监事杨配青回忆说。

在原合作社社员、新成立的文化产业公司经理李文静看来,彩绘车间发展受阻暴露出了深层次的原因。“一是‘躺’在现成订单上,我们没有主动跑过一次市场;二是创新思维不够,除了四川省司法厅帮助开发的产品外,村里没有开发出一款新产品;三是缺乏品牌意识,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李文静说。

“只有走向市场,瓦厂村的文化产业才能真正活下去、走得远。”长期关注瓦厂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西畴县委副书记杨旭对记者说,不论是文创产品还是传统民族技艺,都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复刻”和“代加工”,更应该将其看作商品、艺术品创制的过程。“把‘粗加工’升级为‘商品’‘艺术品’,才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面对人才流失、没有销售渠道、没有新产品、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定点帮扶村瓦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北战与村委会干部、合作社骨干常常研究到深夜,商讨解决之策。他们决定通过邀请设计师远程指导、制作招聘广告招揽外村人、邀请大学生担任兼职销售经理等措施来解决人才问题;通过新增苗绣壮绣业务、开发具有实用性的手提袋和马克杯等新产品来解决产品单一问题;通过企业定制、直播带货、设置展柜、签订销售代理公司等来解决销售渠道问题。

为尽快见效,张北战带领村干部跑相关部门、村干部带领合作社骨干外出学习取经、车间“能人”自主学习新产品加工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挽救了彩绘车间,产品终于有了销路,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在初步解决上述问题后,张北战等人发现,激励奖励、薪酬结构、管理运行等机制问题仍制约着彩绘车间的发展,“原有的合作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市场化需求,需要尽快完成产业升级。”

在多方努力下,瓦厂村终于正式成立了文化产业公司,瓦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谢朝恩表示,文化产业公司解决了品牌推广、销售渠道开发、产品创新、质量提升、文旅融合等一系列问题,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村民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了解,瓦厂村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民族彩绘、苗绣壮绣、太阳古歌、女子太阳山祭祀等。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帮助下,2014年11月,瓦厂村上果村小组的民间信俗“女子太阳山祭祀”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3月至今,瓦厂村集体新开发出了“宫廷系列”及“太阳鸟母系列”文创产品;开办文化主题餐厅;注册了“太阳鸟母文创”商标;建立了“生态西畴魅力瓦厂”直播间,驻村第一书记带头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与直播平台达成帮扶协议;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协调下,四川省司法厅和上海市虹口区共同出资援建了西畴县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西畴县汤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文旅融合进一步提升。

现在的瓦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相关阅读:
唐山:严惩烧烤店发生的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恶劣事件 陕西洛川: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动革命先辈故居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