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逝世 临别他仍有两个心愿

“辛老有两个心愿,在病榻上,他时时挂在嘴边,每每叮嘱我们后辈。”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逝世 临别他仍有两个心愿

“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于6月7日22时54分逝世,享年101岁。8日,记者拨通了辛育龄首位博士生、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的电话。追忆起与老师三十年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仍历历在目。

1992年,刘德若考取了辛育龄的博士,来到中日友好医院。“那时,辛老已经71岁了,但是一点儿都看不出来。为了节省时间,下五楼都是跑着走。我常跟他开玩笑:您跑得比我都快!”刘德若回忆,辛育龄晚年多年坚持出诊、查房,直到89岁。

“89周岁那一年,有一天辛院长出门诊一直到中午。下门诊时突然站不起来了。”那一次因腰椎问题住院后,已近九旬的辛育龄才不得不从一线退下来,结束了出诊的生涯。“但他还一直对重新‘上班’这件事抱着希望,因此以后许多年都在积极康复。直到2018年才办理了离休。”刘德若说。

30年间,辛育龄让刘德若最受感染的有两点:对患者的无微不至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医者仁心体现在对患者发自内心、一点一滴的关爱上。令刘德若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一位因口腔血管瘤从天津来求医的小患者,因为术后有些并发症,天天都到中日医院治疗。了解到这位小患者来自外地,父母双双失业,家境比较困难,已经八旬高龄的辛育龄,每天都亲自熬粥,给孩子带“病号饭”。

而在技术上,辛育龄则对学生、后辈有着“分毫不差”的严格要求。“辛老常说,外科医生的一针一线都牵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和患者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如果治疗过程没处理好,患者出现问题,他身后的整个家庭都可能因此陷入困顿。”时至今日,刘德若已从当年的年轻医生,成长为如今的领域内知名专家,而老师辛育龄的话仍言犹在耳,成了他多年来坚持的医者信条。

“肺脏是‘娇脏’,需要我们轻柔地对待。”刘德若说,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至今还有一个传统:在手术台上打开了的胸腔,即使患者处于全麻后无知觉的状态,医生也会分外轻柔地对待暴露出的肺脏。“在辛老那个时代,做开胸手术时,他总是把手套用无菌蒸馏水洗过,才轻轻触摸肺脏。现在我们胸腔镜下,会用纱布球轻轻触挡不切除的肺,而不用钳子直接夹。”在看不见处,对患者的呵护和照料,是辛育龄留下的习惯。

病榻之上的辛育龄,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在业务上的:希望中日医院胸外科肺癌微创胸腔镜手术和肺移植手术能越做越好,更上一层楼。“每次去看望辛院长,他总是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一遍一遍地嘱咐我们。”

另一个是在人才培养上的:希望年轻医者都能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个好大夫。“我们科有个年轻医生马千里,一次去看望辛老,想求他一个题字。辛老欣然提笔,在手术服上写下一行大字:马千里,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送别老院长,一路走好!”8日,也有许多辛育龄的后辈、同行在朋友圈送别这位为医疗事业奉献了终身的百岁医者。“我们将以‘白求恩式好大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把医疗卫生事业做好,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这也许就是对辛老遗志最好地继承了吧。”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说。

人物生平

整整60年,他未曾放下手术刀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921年,辛育龄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37年,16岁的他参加了冀中人民自卫队。1938年,他参加八路军,成了冀中卫生部的卫生员,此后又被分配至制药厂,做了制药股长。次年4月,年轻的辛育龄服从命令到达前沿阵地,在那里,见到了影响和改变他一生的人——白求恩。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担任司药的辛育龄和白求恩一起救治伤员。手术室外炮火连天,手术室内的白求恩仍然镇定自若,同志们劝他到稍微安全一些的地方,被他断然拒绝——距阵地越近,就越能多救一些伤员。在辛育龄的左臂上,至今还留有一道白求恩为他缝合的伤口瘢痕。

1942年,辛育龄到达延安,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47年,辛育龄从医科大毕业,再一次经受战争的洗礼,辽沈战役时,他奉命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参战。抗美援朝开始后,他又组织医疗队赴朝支援,挽救了许多指战员的生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填补国内医学空白,辛育龄被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五年艰苦的学习,辛育龄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在学成归国后向全国推广普及。从1958年到1980年,辛育龄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指导40多家医院建立了胸外科,培养出了10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

1970年6月25日,辛育龄通过针刺“三阳络”穴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直接推动针灸走向世界。1979年1月和11月先后完成了两例人体肺移植手术,奠定了我国在世界肺移植领域的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后,辛育龄被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已年逾花甲的辛育龄排除万难解决了建院经费不足的问题,198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开院。次年,辛育龄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重新当回一名胸外科大夫。

2003年,82岁的辛育龄还亲自主刀做肺切除手术。“非典”肆虐时作为首席专家,他参与了每位重症患者的会诊。2007年,86岁的辛育龄还亲自为患者做电化疗。整整60年,他都没有放下手中的那术刀。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相关阅读:
国际锐评:企图染指台湾的日本政客正在玩火 中科院物理所:首次实现大面积、有序和可调控的马约拉纳零能模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