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23日电(记者许晋豫)在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侧的巷子口,一个占地三四平方米的报刊亭可谓“物尽其用”:报刊亭外简易桌上铺满各种杂志和报纸,狭小的报刊亭内放满了各种饮料,玻璃窗显眼位置摆放着香烟,如此拥挤之下还塞进去了一台打印机,连报刊亭的小门上都挂满了棒棒糖。
来自西海固农村、今年53岁的张彦孝经营这个报刊亭已有20年,因风雨无阻常年坚守,这个小小的报刊亭颇有点名气。张彦孝告诉记者,读者大多早上看报纸,报刊亭一般早上六七点就开门营业,一直到晚上七点左右,这20年来,她基本没偷过懒。现在报刊亭越来越少,一些读者有时还专程过来买报纸和杂志。
尽管是报刊亭里的佼佼者,张彦孝报刊亭报纸和杂志的销量明显下滑,香烟、饮料等则撑起了“大半边天”。在报刊亭的半个小时里,记者只看到一人前来翻阅杂志。路过的银川市民荀先生惊讶地说:“没想到现在还有报刊亭!读高中时,报刊亭里的《读者》《南方周末》是我特别喜欢的课外读物,后来参加工作,手机阅读方便,读书看报慢慢变少,感觉报刊亭也少了很多。”
报刊亭落寞的背后是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前闲时,我经常翻看报纸杂志,现在手机上啥都有,短视频也比文字更吸引人,我守着报纸杂志都不怎么看了。”张彦孝说,现在买报纸杂志的主要是中老年人,还有一些住院患者借此打发时间,销量要比高峰期少了一半多。
小小报刊亭能够提供老少皆宜的大众读物,是离我们最近的“阅读驿站”。但因市民阅读习惯的改变,部分报刊亭关门停业。而“幸存”下来的报刊亭大多向多种经营转型,报刊杂志业务甚至成了副业。
银川市中山公园旁的报刊亭上“烤地瓜”三个字很是醒目,报刊亭外挂满了各种玩具,仅有的两份报纸很不显眼地放在地瓜烤箱上,销售的杂志也大多是往期的。报刊亭内则主要是香烟、饮料和各种小零食。59岁的报刊亭经营者赵志高还有一辆脚蹬三轮车,用于在公园附近销售风筝等。
银川市中山公园旁的报刊亭。新华社记者许晋豫摄
“现在一天只能卖三四份报纸和杂志,不仅不挣钱还赔钱,如果不多种经营报刊亭早就关门大吉了。”赵志高说。
看书读报的市民少了,不仅影响了赵志高的收入,也让他心生忧虑。赵志高说,手机上的各类信息确实多,但是信息零碎、真假难辨,看似方便但很浪费时间。相比之下,报纸杂志上的信息经过层层筛选,可能一篇文章就能给予读者启发。
每个报刊亭背后往往还有一个家庭。
“报刊亭收入不高,但关系到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因经营困难,报刊亭本就越来越少,应多一些帮助,让存在了数十年的报刊亭成为城市新风景。”经营报刊亭十多年的吴秀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