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视频|封控期间 如何让居民用药“不断档”?

疫情期间,看病买药,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

4月15日,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各级公立医院原则上不停诊,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必须要全力保障开放,并且明确,疫情期间看急诊,医疗机构不得以等核酸检测结果为由延误治疗。

同时,为加快核酸检测速度,上海市卫健委已要求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实验室24小时运行,增派人手、增加排班,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而在封控期间,不少上海市民转为线上就医,互联网医院的诊疗量也因此上升5到8成不等。尽管院方增加了医疗服务人员,延长了服务时间,但由于第三方配送人员紧缺,药物配送仍然受到了一定影响。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院方每天通过互联网医院配药约1200单,但是从4月6日至今,由于物流不通畅,已经积压了约3000单药物尚未配送,目前送药周期已经延长至15到20天。

视频|封控期间 如何让居民用药“不断档”?

上海市政协委员邵楠日前注册成为某平台的众包骑手,专门配送药品订单。在他看来,药品的配送难,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医药单的价格普遍偏低,用户又多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几无议价付费能力,而骑手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自然会选择价格更高的订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供给端入手,因此邵楠建议,让更多的人手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让城市的毛细血管动起来。“我们现在缺的不光是司机,还有搬运工”,他说。

为了疏通互联网医院的药物配送堵点,上海的政府部门已和相关企业已成立工作组,携手建立药品配送绿色通道。4月15日一早,首批5000单通过"绿色通道"配送的处方药,已送抵患者所在街镇。

视频|封控期间 如何让居民用药“不断档”?

与此同时,药物供给的点位也在进一步铺开。一周来,上海又有300多家药店恢复营业。目前,全市累计有1200多家药店参与保供,接下来还会有1000多家药店逐步恢复营业。

不过,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指出,除了网点和运力,信息畅通也是一个关键点。药店与居民之间,应建立一个直通网络来匹配居民的用药需求,以解决配不到相关药物的问题。

而涉及到处方药,则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在医院、药店、病人与基层组织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系统,打通“配药难”的各个堵点。罗力介绍,目前,宝山区的一个街道正在进行相关的试点工作。

(看看新闻Knews编辑赵歆)

相关阅读:
安徽明光新增2名无症状感染者 美议员公然窜访台湾,解放军宣布演习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