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起努力!我们都是3212.43万分之一

来源:重庆发布

今(18)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发布《202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显示,2021年,全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重庆城市风光张坤琨摄

重庆城市风光张坤琨摄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879元

比上年增长7.8%

《公报》称,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879元,比上年增长7.8%。

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增加值1922.03亿元,增长7.8%;

●第二产业增加值11184.94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14787.05亿元,增长9.0%。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212.43万人

比上年增加3.50万人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212.43万人,比上年增加3.5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2259.1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32%,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12.56万人,市外外来人口222.77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08万人

比上年增长14.5%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08万人,比上年增长14.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比上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

解放碑商圈(资料图)邹乐摄

解放碑商圈(资料图)邹乐摄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2%。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1.6%。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总体呈先升后回落的走势。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8.9%和19.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6%、11.9%、19.6%和13.2%。

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5%。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7.88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20.37万户。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26天。

美丽的重庆蓝天(资料图)邹乐摄

美丽的重庆蓝天(资料图)邹乐摄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5.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共同实施85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67个重大合作项目,打造10个区域合作平台。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资料图)邹乐摄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资料图)邹乐摄

成渝中线、郑万高铁重庆段、渝西高铁、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川渝电网一体化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集中开工40个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共建6个重点实验室,组建成渝地区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联盟和协同创新联盟。

制定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获批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启动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动,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实施,跨省医疗结算、公积金异地贷款等实现“一地办”。

“一区两群”经济协调发展

●全年主城都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55.64亿元,同比增长8.0%;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5.15亿元,同比增长9.1%;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19亿元,同比增长7.6%。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19.79万亩,比上年增长0.5%。

全年粮食总产量1092.84万吨,比上年增长1.1%。

智能化生产线。(资料图)两江新区供图

智能化生产线。(资料图)两江新区供图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88.68亿元,比上年增长9.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0.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9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

⊙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9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7.34亿元,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50.31亿元,增长14.1%;金融业增加值2459.78亿元,增长4.0%;房地产业增加值1658.35亿元,增长4.1%。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4.43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841.66亿吨公里。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3.5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1.4%。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837.0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4%。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412.36亿元,同比增长38.3%。全市电话用户4359.1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751.11万户。互联网用户4824.73万户,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3288.50万户,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1536.23万户;手机上网用户3284.45万户,增长5.6%。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17.0%,餐饮收入增长28.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4%,工业投资增长9.1%,民间投资增长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54.96亿元,比上年增长0.1%。

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839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394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370公里,日均客运量300.6万人次。

“万象-云南-重庆”班列(资料图)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万象-云南-重庆”班列(资料图)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0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51家,比上年增长22.3%。截至年底,累计有3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14246户,注册资本总额1147.04亿元。

全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运输11.24万箱,同比增长54.2%;总运输货值187.16亿元,同比增长40.1%。

⊙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金融机构资产规模7.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总部1家,证券营业部208家,证券分公司49家。境内上市公司63家,总股本960.01亿股,股票总市值11367.88亿元。

全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省级分公司60家。保费总收入969.53亿元。

⊙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比上年增长9.7%。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98元,比上年增长13.5%。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4.25万人,比上年增长12.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9.93万人,下降2.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5.85万人,增长3.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65.88万人,下降1.4%。

⊙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年底,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2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

全年专利授权7.62万件。

全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71.99万件,比上年增长19.2%。驰名商标161件,地理标志286件。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检验检测机构88家,其中国家质检中心19个。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8.0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61%,初中入学率99.60%,小学入学率99.9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1.01%。在园幼儿普惠率93.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67%。

大足宝顶卧佛。(资料图)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大足宝顶卧佛。(资料图)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共有博物馆111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全年生产电视剧3部、电影35部、电视动画片1730分钟。出版各类期刊3036万册,图书14292.97万册(张)。

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076.09亿元,较上年增长9.9%。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358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07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41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3.6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水资源总量719.65亿立方米。

全市自然保护区5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市森林覆盖率54.5%。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4分贝。

相关阅读:
这部舞剧,为你讲述信仰的力量 小区闭环,上海华山医院护士牵头组医疗小分队服务六千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