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论:当前经济稳增长迫切需要稳信心

只有让相关群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的信心也将恢复

不论是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日前闭幕的全国两会,都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稳增长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两会期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是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预期目标符合稳增长的内涵。单从数据上看,5.5%左右的GDP增速较2021年实现的8.1%增速不算高,但如果对比去年第三、四季度单季的4.9%和3.7%增速,今年要实现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实现触底反弹,压力不小。

从近期披露的系列数据看,似乎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先看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CPI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6%;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0.4%,如果去除汽油、柴油等刚性上涨的商品,其他商品涨幅持平甚至下降。政府工作报告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目前看差距较大,消费不振会进而影响生产,如果消费端不能在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全面复苏,要实现5.5%的稳增长目标殊为不易。

另一组重要数据是央行日前公布的2月份社融规模与信贷增长均不及市场预期,央行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为有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相对应的是房地产销售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今年前两个月新房销售同比出现40%左右的跌幅,居民观望情绪浓,房企投资意愿低。

居民消费意愿虽降,但实际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速趋同。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4.3%,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

这背后,除了疫情让国人消费变得保守外,更重要的是疫情后收入差异扩大的原因。过去两年,广大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入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大,收入有所下滑,这一现象在居民消费数据上也有体现,近年社零消费增速和CPI涨幅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但高端消费却逆势大涨。

为此,针对疫情下中低收入群体的困难,需要全面加大帮扶政策。一方面,应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更为充分的就业,惠及中低收入人群,只有让相关群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的信心也将恢复。在今年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继续推行减税降费等惠企利民措施就是重点内容。

另一方面应注重对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随着依赖于互联网的新业态不断涌现,灵活就业职业规模日益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既有长期也有短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对灵活就业群体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颗“定心丸”,也有助于缓解传统的失业问题。

除了帮扶中低收入人群外,给企业家稳定的预期对稳增长至关重要。不论是金融机构对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抽贷、断贷,还是一些领域出现的限制性政策,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企业的信心。一直以来,决策层都强调要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需要建立在长期稳定政策的背景之下,让企业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当下,部分过激的政策需适当纠偏,以及不同部门针对统一领域的政策需要协同,系统推进,而不是“九龙治水”,让企业无所适从。

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问题,目前需要做的是通过系列支持政策和对市场的安抚,化解居民和企业信心不足问题,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相关阅读:
沈阳市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26号) 赵立坚:美方应对其境内外生物军事活动作出全面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