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戴北方建议,支持深圳举办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即中国(深圳)乡村振兴博览会(以下简称“乡村振兴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成果,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
戴北方认为,深圳具备举办乡村振兴博览会的多个有利条件。如深圳多年来积极帮扶对口地区,消费扶贫成效显著,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受到党中央、广东省、对口帮扶地区充分肯定。同时,深圳乡村振兴元素丰富,可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多元化的生动素材;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深圳还具备丰富的展会承办经验,高交会、文博会等多个国家级综合性展会永久落户深圳。
在戴北方看来,在深圳举办乡村振兴博览会可以为各地产业招商和投资提供对接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可以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互学互鉴平台,推动广东、深圳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向世界提供展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可搭建国际减贫事业及“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论坛平台,充分展现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建议乡村振兴博览会一年一办,将之打造为全国首创、主题鲜明、理念新颖、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先行示范、永不落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协作交流展览平台,致力于服务国家‘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戴北方建议,乡村振兴博览会采用“1+N+1”模式进行,即打造一个“线上+线下”博览会,N个乡村振兴论坛峰会。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容为广大民营企业注入了又一剂“强心针”。如何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应多措并举,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积极规范,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定企业风险防范化解方案
作为民营企业家,住深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发声。在3月7日全国政协民建和工商联界别委员联组讨论中,陈志列表示,应建立大型民营企业风险防范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相关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就一些隐患苗头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落实好属地责任,全面摸排本地区大型民营企业风险底数,制定风险防范化解方案。
“大型民营企业风险爆发往往会导致企业出现大量跨辖区涉诉案件,极易导致涉案企业股权和资产被轮候冻结,风险被不断推高。建议就企业涉诉案件司法集中管辖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动风险化解处置在司法层面规范有效快速推进。”陈志列说。
“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民营企业首先要主动承担自防自救主体责任、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陈志列认为,商会组织也应加强会员企业法治和政策教育,及时了解和反映企业经营风险隐患,协助有关部门和工商联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将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政策延期两年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细胞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繁荣民生、激活市场经济以及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相应免税以及低税负措施,也促使小微企业极大提升了纳税遵从意愿,某种程度上也拓宽了税基。”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更有效发挥优惠政策的作用,翟美卿建议将执行中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政策延长两年,延至2024年12月31日。她认为,持续性稳定的优惠政策将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小微企业产生良好的市场预期,促使其充分稳定发展,也为经济回稳复苏创造政策扶持环境。
此外,翟美卿还建议同时把免征增值税年销售额标准提升至300万元,季度销售额提升至75万元,并实施季度申报。“这样做,一是可以进一步扩大纾困小微企业行业范围、增加数量,充分使用政策手段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广泛支持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二是通过采取季度申报方式,不因一些小微企业某月销售额突高而影响免征政策享用;三是减少申报次数,优化税收征管措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解决惠企政策获得感“卡脖子”问题
陈志列、翟美卿委员关注民营企业中的“一大一小”问题,而住深全国政协委员、飞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卢绍杰则关注整个民营企业群体的幸福感。
“当前,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承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政策礼包’不够实用、优惠政策落地难,这是当前部分惠企政策存在的问题。”
卢绍杰建议,要突破政策落地“瓶颈”。在制订涉企政策之前,政府职能部门应主动深入企业和行业商会听取意见建议,切实关注民营企业所想、所盼、所忧,着力解决惠企政策获得感的“卡脖子”问题,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利益诉求,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偏差,推动涉企政策的落地、落细和落实。
卢绍杰还提出,应完善升级民营经济司法保护体系,构建全国统一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评估指数”,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有关民营经济的年度考核指标。完善民营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构建全国各层级企业家普法维权协作机制,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引导民企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林娜表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注重解决民企总体上核心竞争力不足问题。
林娜指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互为主体,数字化程度不高,以家族式管理诸多,产权高度集中,缺乏中长期规划,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开拓国际市场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她建议,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开展科技创新。如实施新兴业态动能培育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布局区块链与量子科技、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6G、无人驾驶、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同时,培育和引导民企向“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建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大湾区打造区域职业本科教育示范高地
2021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44万多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893万多人,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一组差距巨大的数据引起了多名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纷纷为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言。
统筹规划全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布局
去年十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但目前这一比例远远未能达到。
“目前我国职业本科学校数仅占高职专科学校的2.15%,招生规模占比仅0.74%。”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长期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她用两组数据来说明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现状。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应从职教本科布局建设开始。许玲建议,要加大对公办职业本科院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全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布局,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扩充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数量,打造区域职业本科教育示范高地。
将深职院深信学院升级为本科院校
随着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智能设备维护能力、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不少企业在发展壮大和“走出去”过程中,对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改革、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看来,目前包括深圳在内的大湾区各市,都存在办学层次不高、产教融合平台不足、机制不明确等局限,难以满足产业高端发展对产教融合的迫切需求。
“去年我曾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国家层面支持深圳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依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将相关事项纳入国家和地方高校设置规划。目前提案得到了部分落实,两个学校开展了部分专业的本科招生。”陈倩雯对提案的落实感到欣慰,同时也提出,要“再往前一步”,支持深圳先行先试,把处于国内职业教育领先水平的深职院、深信学院提升至本科层次。同时,也通过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将更多办学自主权下放给深圳。“可以在深圳建设全球职业教育创新中心,打造国际认可的深圳职教标准和职教发展模式,为全国高质量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陈倩雯说。
学籍学分互转互认搭建普职融通立交桥
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关注的是普高、职高融通问题。
马光瑜表示,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尤其是对普职高中之间的学籍互转,缺乏明确的支持,导致各地推进工作时缺乏政策依据。
为此,马光瑜建议,完善制度设计、健全政策支持,进一步制定支持普职融通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试点工作方案,尤其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的学籍互转,要制定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文件,打通普职融通技术层面壁垒。
具体而言,马光瑜认为,可参照江苏南京、山东青岛等地试点模式,在普通高中的高一开设文化课,高二开设专业课和普高理综或文综课程,高三开设普高班和职高班,分别对应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也要积极探索跨校模式,普高和职高学生学籍可相互转换,进而完成相关学业,实行学籍流动和学分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