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两会“拍了拍”重庆制造

来源:重庆发布

今年全国两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释放出大利好,也凸显制造业在经济大局中的“压舱石”“定盘星”作用。

当前,重庆制造业正处在跨越新关口、培育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对重庆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出的这一信号清晰而明确,为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起到了“政策风向标”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重庆一定要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

2月9日,璧山高新区,宇海精密生产现场。崔力摄/视觉重庆

2月9日,璧山高新区,宇海精密生产现场。崔力摄/视觉重庆

重庆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在制造业。

近年来,重庆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成效有目共睹。从规模看,2021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0.7%、创六年来新高;作为重庆制造业“主引擎”的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汽摩产业、电子制造业、医药产业、装备产业增加值均增长两位数。从效益看,2021年,重庆规上工业实现利润1877.5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8.5%,高出全国10.3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在制造业新一轮变革发展中,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的“重庆制造”,已具备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下一步重庆怎么做?

今年重庆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改“跑道”、不换“频道”,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以产业聚集为着力重点,以产业链为切入点,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实际上,去年2月发布的重庆“十四五”规划、4月出台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7月亮相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及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重庆如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精准部署。

今年重庆工业产业发展定下了“小目标”: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

上述几个关键数据,彰显重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和决心。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重庆制造业要完成目标任务挑战不小,对工业投资、研发投入、规上工业增长等指标,对“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国两会“拍了拍”重庆制造

2月7日,重庆翊宝智慧电子装置公司忙碌的生产线。熊明摄/视觉重庆

何谓核心竞争力?

通俗来说,它是一种不可被替代的能力,也就是在竞争中实现“卡位”、别人难以替代你。

相较于去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定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表述,方向更加明确,其中,“增强”是手段,“核心”是关键,“竞争力”是结果,凸显稳中有进的战略意图。

比如在重庆工业盘子中占比近二成的汽车产业、占比近三成的电子信息产业,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整个经济大局;再如占了全球产量1/3的笔电产业,一旦缺了,就会影响整个全球供应链;又如智能化改造和提档升级,一旦慢了,就关乎重庆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地位”……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元器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越来越“软化”,软件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数字技术的赋能,即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

对地方来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找准突破口,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看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支撑,也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地方,一定要明确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战场,不可能“全面开花”,必须注重有限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争取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从对“核心”二字的剖析,可以看出“重庆制造”怎么战的实施路径: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切入点,落地落细重大部署、逐条逐项落实政策,加快打造更有优势、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至信实业生产线智能化程度很高。两江新区供图

至信实业生产线智能化程度很高。两江新区供图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东风之下,重庆如何加快打造更有优势、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关键在于增强聚集效应,要握紧拳头、突出重点,把各种资源要素“统”起来,把各方力量“聚”起来,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聚集、工作重心向细分领域聚焦、产业布局向重点区域铺排。要形成加速动能,超前谋划,抢抓先机,锻造长板,跑出产业集群发展“加速度”。要做好产业链招商,树立全市“一盘棋”思维,秉持“精准、执着、舍得”理念,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具体来说:

首先,也最重要的是,巩固提升支柱产业集群。

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已形成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工业等支柱产业集群,这是重庆发展不可动摇的“基本盘”,其基本举措是做大做强,进一步彰显优势。

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的量级在5000亿元以上,汇聚了以长安、赛力斯、庆铃等为代表的本土车企,以吉利、理想、华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外来力量,构建起动力电池、汽车电子、汽车软件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搭建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等重要平台。接下来,这些力量要加强融通、形成合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上,先卡位、再加速,着力培育“重庆造”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再者,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做特做优新兴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庆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一着,关乎“重庆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未来。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产业集群效应渐显。

下一步,重庆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环节下更大功夫,加强资金、科研、人才等要素汇聚,对智能化改造及应用扩容、提质,加快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

还有一点值得重视,在串链成群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此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能力。对此,重庆紧紧围绕33条重点产业链谋篇布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发布《重庆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盯住重点领域、找准技术“软肋”,逐一列出需求清单、提出“补”“强”措施。

接下来,重庆要落细落实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以33条重点产业链为“核心”,既补链、更强链、还要延链,培育或引进更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让“重庆制造”产业链供应链更稳定安全、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培育壮大一大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擦亮“重庆制造”金字招牌。

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重庆志在必得!当然,政策利好不会自动变现,需要创造性地把基础夯扎实、把条件“提”上去,才能转化为发展利好、市场利好。全市上下要把握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的利好,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花大力气、下绣花功夫抓好项目化、政策化、事项化落实,找准“政策眼”、用足“含金量”,加快迈向“制造强市”、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相关阅读:
西部(重庆)科学城四所学校,全球招募设计 西安火车站及北站:碑林、莲湖、新城、曲江新区居民限制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