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台江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在咨询涉税业务。图/新华社
每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备受关注,尤其是经济增长指标等数据。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5%左右。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向背景下,我国GDP增长目标都设定一个可伸缩的区间,而非确定的刚性目标。这反映决策层已经在决策函数中,降低了数量目标的决策权重,增加了政策的灵动性。
因此,今年5.5%左右的GDP预期增长,不仅符合市场预期,也充分考量了就业、居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围绕的是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这也与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直接有关。
从国内因素看,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从外部因素看,全球疫情、地缘政治,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等,正在加剧经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为此,在GDP增长上设定一个可量化的目标是有必要的。
首先,稳就业保民生需要适度的GDP增长。GDP增速与就业率、收入增长是正相关联的,尤其是今年我国新增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就业压力非常突出。虽然近年来单位GDP增长安置就业呈现边际递减的状态,但经济增长释放的就业岗位依然非常明显。
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民生。稳住了就业,就意味着更多的适龄劳动力参与到了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行列,就有助于缓解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现象。
去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8万元,折合为1.255万美元,接近于1.269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可以说,在宏观上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是分不开的。
不过,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占人均GDP的比重约43.9%,这意味着劳动力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相对较低。
因此,设定一定的GDP增长目标,同时,在共同富裕理念指导下,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参与到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行列,并分到更大的“蛋糕”,才可实现既稳就业又保民生的发展目标。
其次,防风险也需要适度的GDP增速。目前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下,国内市场主体出现明显的信用紧缩和债务紧缩问题,许多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流愈发有限,进而面临生存危机,这也增加了经济金融体系的风险。
市场主体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载体,保市场主体是防风险的基点。显然,在需求收缩等背景下,适度设定可容忍和可承载的GDP增长目标,加大传统基建、新基建、绿色能源等的投资支出,无疑将通过新增投资需求,为市场主体注入现金流,从而避免企业休克引发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等。
由此看来,5.5%左右GDP增长目标的设定,也有为经济体系内潜存的风险活血化淤的功效。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增长引擎替换的关键时期,通过设定GDP增长目标,将有助于防范传统经济引擎风险可能带来的冲击,为经济新旧增长引擎替换升级保驾护航。
而且,还要看到,5.5%左右GDP增长目标是设在我国GDP突破110万亿元总额基础之上的,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其绝对增量并不少。
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适度的GDP增长目标。今年设定的GDP增长目标,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化,而非回归对唯GDP增长论的拥抱,这一点需清晰地认定。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刘晓忠(财经专栏作家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编辑|迟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