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生改善再加码:养老金适当提高,义务教育继续减负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

今年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将迎来多项重磅改革,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将持续提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养老保险改革提速

在养老保险改革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完成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是今年养老保险改革的两大重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去年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出台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第一财经表示,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人口流动不均衡、制度内赡养负担、加重灵活就业占新增就业人员的50%等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构建三支柱国家养老金体系和运营机制,夯实基本养老保险,增加企业年金覆盖率,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提高养老金制度覆盖范围和总替代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工作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今年有望迎来第四次上涨。与职工养老保险每年一涨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尚未实现制度化的上涨。2009年,新农保制度建立之初,国家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是55元,2015年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涨为70元,2018年为88元,2020年为93元。

义务教育继续减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第一财经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任务基本完成了,下一步应该将减负的中心工作转向提高学校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学校之间的均衡。若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家长可能会继续需求校外辅导,校外培训的刚性需求就会增加。

“在学校质量提升过程中相应保障要跟上,一是增加教师编制,二是增加教育经费。从‘双减’实施这大半年来看,很多地方在这些保障方面没有很好地落实中央‘双减’意见的要求”,储朝晖说。

民盟中央关于《关于“双减”政策下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提案》提出,“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前课后服务呈现整齐划一、形式单一、效率不高、学生不感兴趣等倾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此外,多元课后服务的准入标准、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程序有待建立。

这份提案建议建立学校课后服务的准入制度和资源配送体系,加强课后服务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课后服务评价制度,完善课后服务监管体系。

居民医保补助再增30元

医疗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近年来,我国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2022年再增加30元后,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达到610元。

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是缓解“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也是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农工党界别小组《关于促进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提出,带量采购政策执行以来,药品集采对行业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的巨变和影响需引起关注,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医院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患者对药品替代接受度存在差异、低价中标导致企业面临供应和质控压力等等。部分地区采取了较多的硬性管理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医生处方权和患者用药选择权,影响了临床试验进展与科研产出。

这份提案建议制定中标药品精细化使用管理策略,将药品管理的重点放在药品合理使用上,引导医生循序渐进地落实中标药品的使用量;对中标药品的供应短缺情况加强监测并对加强中标产品的质量管理。

相关阅读:
中国扩大内需“组合拳”如何打? 海口发布最新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