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18条举措助力青岛打造口岸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青岛日报3月3日讯今天,青岛海关启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百日冲刺”专项行动,出台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推进重点商品通关便利化等5个方面18条举措,力争在今年5月底前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带动青岛关区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整体提升。

根据海关总署部署,自2022年1月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杭州、宁波、广州、深圳、青岛、厦门等10个口岸城市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着力培树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和标杆城市。据悉,这是青岛首次被纳入海关总署这一专项行动,承接便利化举措先行先试任务。

在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方面,将支持青岛探索与日韩开展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在青岛港探索实施基于“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的“先期机检、码头直提”模式;依托青岛胶东机场智能化网络系统,打造“智慧空港”货运监管体系;依托智能化手段,提供送检样品实验室检测状态信息推送及查询服务。

在推进重点商品通关便利化方面,将落实RCEP易腐货物“6小时放行”措施;开展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等鲜活农产品品种准入、境外检验检疫证书和国外生产加工企业注册信息事前审核,抵港后“即审即放、即查即放”;支持粮食进口企业自主选择靠泊检疫或锚地检疫,在确保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进口粮食附条件提离运往指定加工厂或定点储备库。

在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方面,将优化推广“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将“水水中转”模式向日照等沿海港口复制推广;支持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开展中日韩陆海多式联运;支持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扩能升级,推进“铁路快速通关”改革。

在放大海关改革综合效应方面,将深入推广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合理稳定的通关预期;尊重企业意愿,支持青岛港扩大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探索实行提交验估单证一次性告知制度;推广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加大企业信用培育力度,成立AEO虚拟认证中心;降低低风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查验率;提高布控指令协同处置效率。

在拓展口岸综合服务功能方面,将健全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支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设RCEP专区;针对青岛重点出口商品开展技贸措施跟踪研究,指导企业做好合规应对;建立口岸营商环境问题快速解决机制,推动地方涉企服务平台与青岛海关贸易便利化工作台账系统对接,探索建立企业通关疑难问题协调处置中心,实现涉企问题快速响应、协同研究、动态清零。

相关阅读:
罗春梅委员:充分发挥专门学校作用 青岛运动员汪之栋成为北京冬残奥会中国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