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喜报!教育部首批!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日前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

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439个)

北京科技大学联合

34所高校、6家企业

牵头申报的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

成功获批!

牵头人强文江教授为

北京市教学名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喜报!教育部首批!

喜报!教育部首批!

喜报!教育部首批!

喜报!教育部首批!

喜报!教育部首批!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教研室”简介

本次获批建设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教研室”。该教研室创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在近70年的教学实践中,教研室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余永宁教授自1957年执教至今,87岁仍活跃在教学一线;教研室一直坚持集体备课、作业批阅、周二答疑、青年教师课程试讲以及编撰修订教材等活动,70年从未中断。经过代际传承,打造了《材料科学基础》“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材料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涌现了国家教学名师余永宁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杨平、强文江、赵海雷教授和一批骨干教师,出版了《材料科学基础》等国家级重点或规划教材。《材料科学基础》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202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育人团队荣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喜报!教育部首批!

喜报!教育部首批!

“材料科学基础教研室”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同年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7年和2022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本专业牵头制定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材料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已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承担了教育部新工科教改等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创立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大材料”人才培养模式、“四阶递进、三体并举”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唯一两次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材料专业。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汇聚了全国主要材料高校和不同类型人才培养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34所高校、宝武钢铁集团等6家大型企业。总人数199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人才17人次,正高级90人,副高级85人,讲师/实验师/工程师24人。

喜报!教育部首批!

·覆盖面广,层次丰富。成员高校分别专长于金属、无机非金属或高分子材料,人才培养涵盖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可实现学科专长和人才培养类型不同高校间优势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础扎实,成熟度高。多所成员高校已建成《材料科学基础》国家级优质课程,拥有大量优质的特色课程资源、教学案例库等。助力优质资源库建设。

·名师荟萃,引领成长。拥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人才和一批教学骨干。利用优质师资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示范课、教学比赛、跨校线上课程督导等活动,开创跨校师资培训新途径。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为:

·建成跨区跨类虚拟教研室,创新教研形态。

·建立多方协同教研新机制,解决教学问题。

·建成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库,达成广泛共享。

·实现常态化在线师资培训,培育优质师资。

北京科技大学将与参与单位一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共谋、共建、共享、共赢”理念,打造一个跨专业方向、跨人才培养类别、跨地域分布、多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性材料科学基础虚拟教研室。

相关阅读:
航拍福州闽江沿岸湿地公园 北京一确诊病例造成疫情传播风险被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