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
引江济淮工程(永城段)施工现场(2月22日摄)。(刘广摄)
继2月9日省“五水综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后,2月22日,全省“五水综改”暨水利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濮阳市召开,间隔不足半月。
1月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五水综改”工作方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把“五水综改”列为今年改革的重大事项。全面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改革,“五水综改”愈来愈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视线。
改革添动力
去年汛期,我省共出现22次较强降水过程,黄河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郑州、新乡、鹤壁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我省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防范洪涝灾害的意识不强。”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坦言。
就河南而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0%集中在汛期。“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1/4,‘十四五’末全省缺水量达14.13亿立方米。”省节水办主任吴越说,我省水资源瓶颈依然突出。
旱涝不均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水生态环境问题。一组数据显示,全省地下水超采面积4.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现状超采量接近20亿立方米,形势严峻。
在广大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工程标准低、水源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问题时有发生,供水保障不稳定,水费收缴率低,饮水工程市县维修养护经费落实还不够到位。
“近年来,我省实施的水利项目多、投资额度大,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单纯地寄希望于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支持,投融资机制不活、渠道不多已经成为制约水利建设的突出瓶颈。”郑州大学水利学院教授左其亭说,“河南要发展,必须突破水利建设的资金瓶颈,需要通过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增活力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这个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标志性工程在春节期间全标段持续施工。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钱从哪里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省政府授权由省水投集团承建,创新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新模式,也是我省“五水综改”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标志性工程。
来自数百公里外的丹江水,从范县南水北调水厂流到范县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1.05万户、56万人家中。濮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丹江水全域覆盖,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管理、同服务。
不仅是濮阳市,开展“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农村供水“四化”探索,我省两批50个试点县仅去年就完成投资90亿元,标志着水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此外,水源、水权和水工改革不断深化,去年我省开展66条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目标确定以及10条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调度,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000万亩;累计达成水权交易意向8宗,年交易水量5.43亿立方米;燕山水库通过水利部考核验收,成为我省第5家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项项改革的实施落地,为我省水利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澎湃活力。
改革聚合力
推进“五水综改”,水源是前提,水权是基础,水利是根本,水工是支柱,水务是主业。
“今年,我省聚焦重点任务,力争实现重大突破。”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表示,水源改革通过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跨省辖市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在深入落实“四水四定”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今年完成1500万亩的改革任务;水权改革通过选择南阳市作为区域试点,唐白河流域作为流域试点,在水权交易的范围和数量上取得新突破;水利改革再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在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水工改革组建省级水务集团,在建强“水工”省队上取得突破;水务改革扩大农村供水“四化”试点范围,在做强城乡供水一体化上取得突破。
水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问题,“五水综改”为破解水问题提供了良方,通过“五水综改”凝聚起强大合力,汇聚成磅礴力量。(记者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