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配建率不小于30%!

原标题:配建率不小于30%!

来源:重庆发布

至2025年末

力争城市新区

新建道路综合管廊配建率不小于30%

今(24)日

《重庆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以下简称《规划》)发布

《规划》提出,为实现综合管廊建设系统化、管线廊道化、管理智慧化、管廊产业化,至2025年末,力争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配建率不小于30%,预计建成综合管廊廊体约815公里,其中干线、支线综合管廊约160公里,缆线综合管廊约655公里,并明确了干支管廊与缆线管廊2:8的级配指标。

注: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内用于集中敷设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两类及以上市政公用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干线、支线、缆线管廊,是建设韧性城市、安全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里子”工程、良心工程。

市住房城乡建委官网截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官网截图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综合管廊作为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将各类管线集中敷设,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管理,有力保障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是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重庆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28个区县因地制宜启动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开工管廊142.05公里,形成廊体126.93公里,完成投资56.18亿元。

由此,为促进重庆城市综合管廊健康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干-支-缆”体系化建设,《规划》提出规划体系、管廊建设、安全运营、创新机制、统筹管理五方面的重点任务。

建成后的开州区滨湖北路综合管廊工程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建成后的开州区滨湖北路综合管廊工程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01

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源头管控

深入贯彻“因地制宜”以及“体系化建设”要求,做好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修编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统筹各类城市市政管线由分散直埋向集约化、高效化廊道敷设转变。

02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体系化建设

①积极构建布局级配合理、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干-支-缆”综合管廊系统。推动西部槽谷科学城、东部生态城等片区干线、支线综合管廊建设,全市共规划37个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干线、支线管廊约160公里,预计投资101.79亿元。

②结合山地城市特点,优化管廊设计,合理降低管廊造价,大力推进紧凑型综合管廊建设。

③结合城市更新、道路改扩建等工作,重点以缆线管廊建设为抓手,统筹各类城市架空管线下地,协同推进“多杆合一”“多箱合一”。

④统筹综合管廊与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工程、城市隧道、防洪通道等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规划预留通道并力争同步建设。

重庆垫江县南阳大道的地下综合管廊重庆高速巨能集团供图

重庆垫江县南阳大道的地下综合管廊重庆高速巨能集团供图

03

加强运营管理,保障管廊安全运行

①完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管理、安全评估等工作。

②推进智慧化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完善城市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构建“市级-组团级(区域级)-项目级”三级智能化运行保障体系,实现智慧化管理、动态化感知、全天候安全预警。

③将城市管线综合服务“管线通”平台纳入“渝快办”,逐步实现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在线协同管理。

04

创新机制方法,激发市场配置资源活力

①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②积极探索综合管廊建用分离改革,即由专业化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统一建设并运营管理,各管线单位付费租用,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③探索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确权,办理权属登记,保障综合管廊权利人利益,促进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等。

④推动产业化发展,推进综合管廊工业化建造,推广装配式、预制拼装式建造,积极培育相关产业。

05

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完善综合管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管线协会作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出台综合管廊收费指导意见及入廊协议示范文本,推进管线入廊及收费管理。加强综合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相关阅读: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已抵达北京 25种常见癌症如何防治?10条建议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