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土评论|基层干部需“三忌”“三要”
来源:江西新闻网
评论员|章晋辉钱芳
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也是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直面打交道的第一道“关卡”。作为基层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态度和作风,坚持人民至上,保持向上的激情和耐心,在新时代书写不凡华章。
忌“差不多”的想法,要有一颗“较真”之心。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当前,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较真”,办事拖拖拉拉,敷衍了事,凡事只求“差不多”“大概”,有的甚至在原则问题上宽松软,这种“不较真”从根本上讲都是党性意识不强,宗旨意识不够的体现。基层干部作为政策的执行落实者,倘若总是本着“差不多就行”的工作态度,大大咧咧,混沌度日,许许多多的“差不多”累计起来就会差很多。我们要坚决抛弃“差不多”的想法,始终保持一种较真精神,敢于较真,善于较真。
忌“歇一歇”的做法,要有一颗“钉钉”之心。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阵雨式”“临时抱佛脚式”抓工作,平时心思游移,三心二意,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统筹性,等上级催一催查一查,就抓一抓,等检查一过,就松一松,放一放,带有极强的临时观念和侥幸心理。这种现象如不加以节制,必然形成不良政治风气,贻误事业发展。基层干部肩负重任,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久久为功、一抓到底。
忌“高高在上”的看法,要有一颗“为民”之心。“扶贫之花”黄文秀、“吃亏”书记李连成、扶贫“硬汉”隋耀达……这些默默耕耘奉献的基层干部,无一不是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同群众同甘共苦。一些基层干部在群众面前觉得高人一等,“官派十足”,看不起群众,最终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要永葆为民之心,脱下皮鞋换布鞋、摘下“官帽”戴草帽,把腰身弯下去,让身子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寻常农家,坐坐百姓的长板凳,听听群众的心里话,以谦逊态度、谦和口吻与群众打交道。从感情上接近基层、融入群众。只有努力葆有谦逊的品格和为民初心,才能拥有“海绵吸水”的强大力量,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