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兰州新区:精准监督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原标题:兰州新区:精准监督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来源: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

2021年,兰州新区优质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1/4、1/5……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区域评估等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多证合一”、绿色金融改革成效全省第一。

坚定底气和亮眼成绩背后,是兰州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的深刻洞见,也是新区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各部门戮力同心进位争先的生动实践。

锚定目标同向发力,调研推动双到位

早在年初,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先后走访了德福新材料、佳瑞混凝土等20余个中小企业,倾听收集市场主体心声,了解职能部门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助推发展情况。

“现场推动解决12个问题远远不够。从走访情况看,一些企业遇到困难,个别职能部门的服务还是不够及时,要结合专项整治全力加以解决。”调研完毕,新区纪工委书记、监工委主任任小东作出明确整改安排。

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是年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确定的重点工作。结合调研情况,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牵头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方案,聚焦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不实、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滥用自由裁量权等15项内容,打出重拳。

“新区的营商环境相比雄安、浦东等国家级新区,仍存在不少差距,要结合国评反馈问题,下大力气整改。”在6月召开的党政联席会上,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提出要求。像这样的专题研究部署,全年共进行了16次。

有安排部署就有跟进监督。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即刻行动,督促主抓营商环境的经济发展局编制问题自查台账,要求职能部门结合营商环境国评反馈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全面进行排查,并印发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

“问题排查不够深入,没有把真正的堵点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集体约谈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动真碰硬找准问题,以便对症下药,确保问题整改带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紧盯排查问题准不准、存在问题有多难、关键卡点是什么、解决途径有哪些,分组深入有关部门督查调研,全面掌握了解一手情况,做到了存在问题“一本账”“一门清”。

聚焦问题全力整改,短板弱项得补齐

“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比先进地区,缺乏一套数据互通、审批便捷的审批管理系统。”

“评价指标中执行合同分项得分低,原因是解决商业纠纷的耗时、司法程序质量指数较标杆城市有差距……”

短板弱项如何有效整改,是职能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是监督工作重点。除督促经济发展局统筹抓好监督检查,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职能部门和业务办理一线督办查看,通过盯责任落实、盯整改进度、盯整改成效,推动问题解决。

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无法共享企业云信息等问题,督促经济发展局召开联席会议,由城建交通局与市场监管局现场沟通,现场对接;针对执行合同耗时较长问题,督促新区人民法院对网络平台使用流程再优化……

“我们为优化营商环境昼夜奔忙,为什么8月绩效得分这么低?”职能部门干部带着疑问,向新区纪工委监工委问询。“监督发现,你单位问题整改进展缓慢。该事项在年初已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每月进行绩效评价。”充足的理由,让职能部门有压力也更有动力。

这样的扣分,并非个例。2021年,针对职能部门问题查找不到位、整改进展缓慢等问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提出绩效扣分意见50余条,倒逼责任落实,诸多掣肘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最终,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与企业云档案管理系统、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建筑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可全流程在网上办理;新区人民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平台,对某公司拖欠货款的商业合同纠纷当天立案,立案后8天内解决争议,申请执行后26天将执行款发放到位,耗时大大缩短。

通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新区整改短板弱项216个,国评反馈问题全部整改,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140项高频事项异地通办等工作成为新亮点,政务服务质量更优、效能更高,受到企业群众广泛好评。

健全监督网格体系,过硬作风护发展

2021年8月的一天,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党风宣教室接到电话:“兰药药业门口的道路表层被铲除后,久未修复导致企业的出行受到影响,也影响新区的形象。”

打电话的,是新区党风政风义务监督员黎明。他是一名企业职工,受纪工委监工委聘用,协助开展作风纪律日常监督。此外,新区还组建了纪检委员、作风纪律义务宣讲员队伍,弥补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

“是职能部门的履职问题!”作出判断后,新区纪工委监工委相关科室立即向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反馈具体问题,督促整改。3天后,路面修复完毕,黎明拍了平整路面的照片及时反馈,后面跟着好几个“大拇指”。

“一点一滴事关发展成果,一言一行都是新区形象。”在新区纪检委员交流座谈会上,任小东一再强调:“这些问题看似微小,同样会对营商环境造成影响。作为新区的一份子,就该尽心竭力发挥作用,拿出具体行动!”

在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工作人员了解商务文化旅游局纪检委员师晨辉的履职情况,他侃侃而谈,格外激动:

“新区综保区注册的华广特贸易公司曾因阿拉山口进口粮食通道受阻,无法开展业务。得知这一问题后,我督促商文旅局领导班子积极对接金城海关,还专程赴广西钦州自贸区管委会和钦州港海关沟通。”

1月20日,一列满载玉米的专列顺利抵达中川北站,解决了该公司燃眉之急,开启了新区综保区与广西钦州自贸港的深度合作交流,填补了我省通过该通道进口粮食的空白……

与此同时,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项目落地服务等工作纳入监督清单,开展监督40余次,推动整改问题37个,对58个有望落地项目和41个需要争取项目强力“助攻”。一年来,新区引进落地宝武碳业、海亮铜箔等重大产业项目146个,新增市场主体5427户。

2021年,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三支队伍”认真履职,推动解决事关新区发展问题130多个。紧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等重点领域强化执纪问责,处理16人,移送公安机关9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人,新区发展成果得到有力保护。(供稿柳生亭编辑张丽敏)

相关阅读:
连续两晚获取汤加灾后影像,厦大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助力救灾! 四季都能滑的“旱雪”到底是啥?运动员为啥在“金针菇”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