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风故事丨我的爷爷二三事
在我老家的旧房里,爷爷的卧室门紧锁着。每逢忌日,爸爸会打开房门,里面整齐摆放着爷爷生前用过的一些物品,粮票、布票、军大衣、旧水壶、草鞋等,爸爸会把它们一件件擦拭干净,再摆放好,他说这些是我们的“传家宝”,尤其是那双补了鞋底的破旧草鞋,爸爸对它爱不释手。
“这是一双与众不同的草鞋,搬家几次,你爷爷都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布包里,携带在身边,放在床头。”我忍不住又再仔细端详,这双草鞋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编得细密,但鞋底已经被磨得很薄,部分边缘已经磨烂,又给补了几处。
“这和我们电影里看到的红军长征穿的草鞋没啥两样啊?”我不解。
“你不懂,我给你讲讲草鞋的故事吧。”爸爸一边擦拭着,一边对疑惑不解的我说。
1928年民国时期,爷爷出身于中农家庭,从小喜欢看书,常趁着帮大人干活时跑到墙角偷偷看书,为此没少挨太祖母用棍子打,太爷爷见他聪明机灵,便送他去读书。
1948年初,在都安中学读书还没毕业的爷爷,就开始参加革命工作了。20出头的爷爷担任都安县西区游击区甘棠乡财粮委员,管理后勤工作。工作没多久,爷爷的草鞋穿烂了,他想,我保管着这么多的生活用品,也还有一些草鞋,我拿一双来穿应该没啥吧。于是,爷爷从储存室里拿了一双新草鞋给自己换上。
第二天穿来上班就被领导发现了。领导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批评爷爷一顿,“公家的东西不能乱动用,必须提出申请,得到领导的批准,还得在记录簿上签名登记才能使用。”领导叫爷爷把新草鞋脱下来,还回去,还要在大会上做深刻的检讨。最后,爷爷向组织递交了检讨书。当晚,领导拿起针线,手把手地教爷爷补纳鞋底,将他那双破了的草鞋编织好,修补过后重新穿上,直到不能再穿,爷爷就把它放在布袋里保存着。
刚工作就经历这件事,爷爷受到了一次深刻严明的革命纪律教育。从此,廉洁奉公成为爷爷一生的座右铭,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自律,清白做人。
还有一次,桂西人民解放军都安独立团路过甘棠乡,需要甘棠乡政府安排他们的生活、食宿。爷爷跟附近的一家屠户借了一口米八大铁锅来给部队煮饭做菜,饭后稍作休整,部队就上路了。爷爷因为累了一天,不记得把大铁锅收回房里保管起来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爷爷发现院子里的米八大铁锅没了。当时,他很震惊,心想,这可怎么办呢?这锅是我去借的,我没管好,是我工作不细心,失职了,我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政府。于是,他啥也没说,急急忙忙跑回家,跟曾祖父曾祖母商量,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120多斤的猪,拿钱去陪给屠户。曾祖父曾祖母虽然心疼不已,可是为了支持爷爷的革命工作,只好忍痛割爱了。从那以后,爷爷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一丝不苟,争取做到分毫不差。
后来,爷爷到大明山战备公路工作,他每个月都要只身一人步行几十公里山路到武鸣县(现武鸣区)双桥镇银行领取十万元现金背到工地,发给民工。每次他都做到一分不少,毫厘不差。因他表现出色,一年后,被调到广西公路管理局机械施工处工作。多年后,他又被调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管理几千人的吃喝拉撒,出入的现金、粮票、布票、油票等都由他经手,他都严格按照财经制度执行,做到账物两清。每年度单位核查,他都做到钱不少一分,粮票不差一两,布票不短一寸,油票不缺一两,账钱物清清楚楚。
爷爷对家里人要求可严格了。小时候,爸爸因家里生活太困难,知道爷爷管着单位的钱,搭车来到南宁,想借点在老家做小生意,爷爷严肃地对爸爸说:“儿啊,我管的是单位的钱,这是公家的,一分都不能动,我工资也不高,无法支持你做生意,还是回家搞好农业生产,养好家就可以了。”爸爸知道爷爷的脾气,什么也不说,默默地回来了。
在粮票准备退出市场的时候,爷爷单位对账结算,对粮票进行封存,爷爷所管的账目,按照一斤粮票一块钱算,竟然还有价值10多万块钱的粮票剩余。要知道,这在当时,可以在南宁买下一栋楼房了!领导对爷爷一心为公的精神赞叹不已,对于他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爷爷勤俭节约,廉洁为公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大家子人。爸爸妈妈勤俭持家,把我们姐弟四人培养成才。姑姑和两个叔叔都自立自强,把爷爷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这些晚辈们都很争气,认真读书,努力工作,如今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作为纪检干部的我,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不忘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扶绥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