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山大学一门走出三位“渔院士”,师徒共铸中国水产种业高地

原标题:中山大学一门走出三位“渔院士”,师徒共铸中国水产种业高地

来源:中山大学

近日,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出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榜上有名。巧合的是,陈松林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林浩然,并与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刘少军是同门师兄弟。至此,中山大学一门已走出三位“渔院士”。

01

两位“渔院士”的领路人

肉质细嫩的桂花鱼、口感鲜美的石斑鱼,早已是常见菜肴。然而几十年前,想吃一条并不容易。原本珍稀名贵的“高端鱼”要“游”入寻常百姓家,背后离不开“养鱼院士”林浩然的努力。

中山大学一门走出三位“渔院士”,师徒共铸中国水产种业高地

林浩然院士谈科研成果(来源:党委组织部)

耄耋之年的林浩然将毕生心血倾注在鱼类生理学研究,提升了中国渔业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吃到的10条鱼里,有7条都是养殖的。我们有听说过市面上猪肉涨价和牛肉缺乏,但从来没听说买不到淡水鱼。”林浩然院士说到。

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鱼类养殖生产仍面临着三大难题:苗种不足,饲料欠缺,病害流行。这些难题都影响了我国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林浩然院士认为,苗种不足是首要问题,因此,研制出新型鱼类催产剂成为当时林浩然的目标。

林浩然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鱼类学家彼得(R.E.Peter)教授长期合作,开展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揭示了鱼类促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内分泌生理机理。其应用技术被国际鱼类学界命名为“林-彼方法(Linpe Method)”。

为此,他们建立了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创制了“高活性新型鱼类催产剂”,实现了完全可控的淡水鱼类人工繁殖,从根本上解决了淡水鱼类养殖的苗种问题,被誉为鱼类人工繁殖的“第三座里程碑”。

中山大学一门走出三位“渔院士”,师徒共铸中国水产种业高地

林浩然院士谈科研之路(来源:党委组织部)

在淡水鱼取得突破后,林浩然将目光转向海水鱼。

2001年,林浩然带领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将科研的触角伸到了名贵海产鱼类之一的石斑鱼。他们在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系列支撑技术,整合并健全苗种培育各环节的技术规范,实现了石斑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原本名贵的石斑鱼不再稀奇,“游”进了寻常百姓家。因此,林浩然被称为“石斑鱼之父”,也让全国人民的餐桌上都能多条鱼。

02

让中国人吃上放心鱼

今年87岁的林浩然院士门下学子众多,刘少军便是其中之一。1962年,刘少军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亲是著名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1997年,刘筠让儿子刘少军南下广州求学,到中山大学师从林浩然。

刘少军接过恩师林浩然的接力棒,在鱼类远缘杂交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成绩。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种间生殖隔离难关,探索出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创建了一批源于远缘杂交的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可育品系和优良鱼类,建立了一步法和多步法鱼类杂交关键育种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做出了创新贡献。

“以前做鱼类研究是为了攻克‘吃鱼难’,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如何让人民群众吃好鱼,吃放心鱼。”刘少军说。2019年11月,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少军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此,林浩然和刘少军“师徒院士”的佳话被人津津乐道。

2020年8月28日,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在广州南沙揭牌。这是刘少军院士唯一的一个专家工作站,也是广州首个农业类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最为重要的技术支撑。

中山大学一门走出三位“渔院士”,师徒共铸中国水产种业高地

2020年8月28日,刘少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在广州南沙揭牌。

选在广州,是因为刘少军院士与广州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刘少军院士就对广州产生了浓厚的感情;选在南沙,更是因为南沙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发展渔业的天然条件基础与优势。

在刘少军看来,广州应把有限的渔业土地资源用于发展水产种业、智慧渔业、生态渔业等重点板块,在广州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渔业总部企业,助力我国实现水产种业振兴.

03

三院士接力助推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

陈松林与刘少军同属林浩然院士门下学生。1998年,陈松林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期间,陈松林就开始从事鱼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工作,至此已逾30年。目前,陈松林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主任。11月18日,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陈松林当选。

中山大学一门走出三位“渔院士”,师徒共铸中国水产种业高地

11月18日,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陈松林当选。

和自己的同门、老师一样,陈松林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从事鱼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工作。

陈松林院士破译了我国首个鱼类基因组,揭示其性别决定机制,创建分子性控技术,实现我国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从0到1的突破,推动鱼类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

建立鱼类种质冷冻保存技术体系,奠定了鱼类种质冷冻保存与种质资源冷冻库建设的基础;

发现我国首个海水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突破遗传性别分子鉴定技术难题,推动国内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

以鲆鳎等鱼类为代表,解析抗病和变态性状的分子机制,创建我国鱼类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号”,育成高产抗病新品种3个,推动鱼类育种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种业发展,为我国海水鱼类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研究跻身国际前列做出突出贡献;

连续七年被Elsevier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为该学科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两代人,三位院士。至此,陈松林院士与刘少军、林浩然三位院士一起,成为“一门三院士”的主角,这段师徒三人皆院士的佳话也广为流传。

-- iSYSU---

来源:南方农村报(有删减)

编辑:谭诏远

初审:李建平

审核:杨小柳

安倍又说了!简直毫无羞耻可言! 哈尔滨南岗区多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