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图片·故事│跟进监督,让飞高村“飞”得更高

原标题:图片·故事│跟进监督,让飞高村“飞”得更高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通村入户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崭新别致的农家新居鳞次栉比,美丽的田园、勤劳的妇女、欢乐的孩子……

日前,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乡村振兴专项督查组走进刘三姐镇飞高村,只见眼前昔日的自治区级极度贫困村完全变了样,一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泥水路”变成“水泥路”,群众走上致富路

“猪牛羊易养,但难卖!”秧洞屯村民贲仕军说,因为是土路,每逢下雨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出山一趟,“难于上青天”。

如今的飞高村,交通便利,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成为群众致富路。

如今的飞高村,交通便利,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成为群众致富路。

不只是秧洞屯,2016年以前,飞高村石灰、马朝等多个自然屯路面狭窄,且多处路段临崖,群众普遍面临出行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围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扶贫目标开展监督。很快,在纪检监察机关的跟进监督下,飞高村驻村工作队以及区扶贫办、交通局等职能部门,争取到修路资金261.9万元、“一事一议”补助资金18万元,石灰、马朝、六里等7个屯的道路得到硬化。同时,争取到专项资金39万元,对危险路段实施改扩建。

“以前到城里上学要走3个多小时,现在一脚油门都到了。”就读于南宁商贸学校的学生张丽雪幸福满满地说。如今,飞高村所有村屯均已修通水泥路,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均已达标。

危房改造让土坯房变平房,住房安全更有保障

该区纪委监委坚持以农村住房安全目标标准和问题为导向,对全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前置监督和精准监督。

“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今朝终于实现平房梦。”谈起脱贫攻坚好政策,六里屯脱贫困户罗凯元竖起了大拇指。

2019年以前,罗凯元一家3人蜗居土坯房,经常面临“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受惠危改政策,罗凯元仅花2万元,便建起了两层宽敞安全的新房。

与罗凯元一样,该村共42户群众享受到了危改政策。加上52户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村实现了人人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任务。

水管拉进家,喝上“自来水”告别“望天水”

飞高村水资源匮乏,历来望天喝水。在该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区水利局等部门投入517.88万元,在飞高村掀起集中饮水项目建设高潮,新建了龙岭屯300立方米集体水柜和11座集体水柜,安装2.4千米供水管道。

“现在年纪大了,早就挑不动水桶了。好在党的政策好,自来水管拉到家,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啦啦的来,很方便!”回首望天喝水几十年的苦楚,金竹屯71岁的潘才书禁不住感慨。

拧开水龙头,清泉自然来。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难题彻底解决后,全村都和潘才书一样喝上了安全有保障的自来水。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在镇党委政府、区直相关部门的扶持指导下,飞高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成立消费扶贫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桑蚕、油茶种植等传统产业。

图片·故事│跟进监督,让飞高村“飞”得更高

在飞高村龙岭屯的肉牛养殖场,肉牛存栏达150头,让养殖产业真正“牛”起来。

同时,该村在秧洞屯建设“乍飞拉”消费扶贫基地;在龙岭屯发展肉牛养殖,肉牛存栏达150头;在六里屯发展土猪养殖,土猪养殖量达100头;在马朝屯种植70亩百香果,建起了土鸡养殖基地;在石头屯种植17亩砂糖橘和脐橙……实现了特色产业全覆盖。

“产业搞起来了,我们更有信心走向乡村振兴之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韦成钢说。

如今,飞高村“地无三尺平,人无三文钱,户无隔夜粮”历史面貌不复存在。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护航下,飞高村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正朝着乡村振兴、村民富裕的目标“飞”得更高。(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

飞高村群众大力发展桑蚕、油茶种植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遍地开花。

飞高村群众大力发展桑蚕、油茶种植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遍地开花。

相关阅读:
河南粮食仓容量全国第一 让闲置蚕房“活”起来